據五運六氣理論,臨床用藥被稱為運氣用藥。《黃帝經》中強調,五味是運氣用藥中的關鍵。五味指的是酸、苦、甘、辛、咸。五味有不同的作用,同時也與有關。據《素問·至真要大論》記載,辛和甘有發散作用,屬于味道;酸和苦有涌泄作用,屬于味道;咸有涌泄作用,淡有滲泄作用,屬于味道。此外,《素問·應象大論》中提到,厚重的味道是的,薄淡的味道是中的。五味進五臟,《素問·至真要大論》中記載了各種味道首先進的臟腑,比如酸先進肝臟,苦先進心臟,甘先進脾臟,辛先進肺臟,咸先進腎臟。五味也會在產生不同的作用,《靈樞·九針論》中提到,酸味作用于筋絡,辛味作用于氣機,苦味作用于,咸味作用于骨骼,甘味作用于據《素問·至真要大論》,這六種味道有不同的功效,或收斂、或散發、或緩慢、或急促、或干燥、或滋潤、或、或堅固,況來使用,以調節氣機使之平衡。這六種味道分別是酸、苦、甘、辛、咸、淡。

在治療用藥的原則中,有幾點需要注意。首先是反從其病用藥,即藥質與疾病的質相反。《素問·至真要大論》中提到:“所謂寒熱溫涼,反從其病也。”也就是說,對于寒疾病要使用熱,對于熱疾病要使用涼。其次是綜合用藥,比如對于邪氣反勝的治療,《素問·至真要大論》中提到:“燥司于地,熱反勝之,治以平寒。”還有對于之復的治療,《素問·至真要大論》中提出了的用藥方法。綜合用藥的原則是據不同的味藥綜合治療。第三是據藥的功效使用藥,《素問·五常政大論》中提到:“補上下者從之,治上下者逆之,以所在寒熱盛衰而調之。”這意味著據病的表現來選擇藥。第四是運氣用藥,對于寒氣令的表現,必須補益火以抵寒邪。據不同的運氣特點,對于寒氣大要使用溫熱藥,對于氣重要使用燥熱藥。在飲食中也要遵循這一原則,否則就會引發疾病。這是據運氣特點的食藥原則。《素問·六元正紀大論》中提到:“終之氣,寒大舉,大化……必贊其火,令其寒,從氣異同,多其判也,同寒者以熱化,同者以燥化,異者之,同者多之,用涼遠涼,用寒遠寒,用溫遠溫,用熱遠熱,食宜同法。假者反之,此其道也,反是者病也。”黃元是清代醫學大家,對運氣理論有獨到的認識,其六氣治法非常到位。黃元的六氣治法包括了治療厥風木、君火、相火、太土、明燥金和太寒水的方法。每個治法都有相應的方用藥,充分現了運氣的原理。通過運用這些治法,可以更好地調理和治療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