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雜糧一直以來都是人們飲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部分。除了可以解決問題外,現代營養學也對五谷雜糧的養生作用進行了深研究。中醫認為,五谷雜糧既有藥,可以用于防治疾病,又經濟實用,沒有副作用。這種“食即藥”、“食藥兼用”的理念貫穿了中國幾千年的飲食文化,也是中國飲食文化的重要組部分之一。從更廣義的角度來看,食和藥都源于大自然,適當地運用它們不僅可以滿足人營養需求,還可以起到藥的作用。人類從自然界中攝取食,獲取營養和能量,以維持人各個的正常運行。只有均衡的營養和科學的膳食才能帶來健康的。人的健康與食的攝切相關。在大自然中,我們常見的食既是營養富的食材,也是滋養人的藥材。食療養生追求的就是自然而然的方式!《黃帝經》中有一句話:“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谷雜糧富含富的營養質,其中的纖維素和礦質是普通白米的數倍。五谷雜糧還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維生素E等以及鈣、鉀、鐵、鋅等微量元素,是真正的營養寶庫。富的膳食纖維和不飽和脂肪酸等營養分可以為人提供必需的營養質。養生的目的是通過各種方法來增強質,預防疾病,從而延年益壽。而飲食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中國古人早就說過:“得谷者昌,失谷者亡”。這句話的意思是人需要五谷雜糧,合理補充營養才能保持健康,而營養失衡則會導致疾病的出現。近年來,人們越來越重視膳食養生,通過科學合理地搭配膳食來全面合理地補充人所需營養,有利于改善因不健康飲食而引起的許多疾病。但是如何吃才能符合健康,符合國人的習慣為了人們關注的問題。中醫認為,“四時以胃氣為本”,“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而五谷雜糧是胃氣的主要來源。在《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中,五谷雜糧位于寶塔的底端,是整個膳食結構的基礎。五谷雜糧可以提供人所需的能量和一半以上的蛋白質,不僅富含人所需的氨基酸和優質蛋白質,還含有鈣、磷等礦質和維生素。相對于大米、白面等細糧而言,糧的碳水化合含量更低,膳食纖維含量更高,有利于保障消化系統的正常運轉,促進腸道蠕,調節腸壁對葡萄糖和脂肪的吸收,并加速脂肪分解。五谷膳食據中醫典籍如《本草綱目》、《黃帝經》等養生理論,并結合國人的和飲食結構進行合理搭配,追求“五、五味、五、五行”的平衡,讓人達到和諧統一。它甄選了199種不同食材的、、葉、花、果實等,據現代營養學標準確計算食材的配比量,以五谷雜糧為重要組部分,并配以堅果類、菌藻類、籽種類、花朵類、果蔬類等源自大自然的植食材,通過獨特的配方和科學的生產工藝,制作出營養均衡、全面富的五谷膳食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