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長出的包塊都存在一種迷之誤解,比如長在的包塊,就認為是腺癌;長在脖子上的包塊,就一定是甲狀腺癌;更不要說長在胃或腸道的包塊,就認為是胃癌或腸癌。然而,有一種容易長在胃腸道上的腫瘤,不是癌癥,但比癌癥還要兇險——胃腸道間質瘤。

胃腸道間質瘤是一類起源于胃腸道間葉源的腫瘤,可發生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尤其喜歡長在胃和小腸里。近年來發病率越來愈高,尤其是50~70歲中老年人多發。雖然這個病是1983年才被提出來的,往前倒十多二十年,不僅普通人沒聽說過,部分醫務人員也并不了解這個病。這些年對胃腸道間質瘤的研究不斷深,大家才逐漸搞清楚它到底是咋回事。只有對這個病的認識越來越到位,被確診的病人才越來越多。

目前研究表明,大約85%的胃腸道間質瘤是由KIT或PDGFRa基因突變導致的,而沒有發現基因突變的胃腸道間質瘤,專家們推測可能與琥珀酸氫酶基因缺失、原癌基因蛋白質BRAF以及KRAS基因突變等有關。總而言,多數胃腸道間質瘤是好的,但有部分腫瘤可能比癌癥更兇險。

胃腸道間質瘤的癥狀據腫瘤的大小和位置會有所不同,一般包括吞咽困難、腹部不適、痛、消化道出等。但是,這些癥狀并不明顯,因此在很多人都不了解這個病的況下,很容易被誤診為其他胃腸疾病。確診胃腸道間質瘤需要進行胃鏡、腸鏡、X線造影、CT、MRI、PET-CT以及病理檢查等。

由于胃腸道間質瘤后容易出現轉移和復發,建議患者后定期隨訪并復查腹、盆腔增強CT或MRI掃描,有條件和必要的時候,還要做PET-CT。此外,定期做胃鏡、腸鏡是最有效的早發現方法。

因為這個病的早期癥狀不明顯,建議中老年人定期做胃鏡、腸鏡,高危患者則建議半年做一次,以預防胃腸道間質瘤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