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門診中,醫生經常會遇到患者問一個問題:“胃糜爛”和“胃潰瘍”哪個更嚴重?這兩種都是常見的胃部疾病,但很多人對它們并不了解。那麼,胃糜爛和胃潰瘍有什麼異同?它們的嚴重程度和治療方法有何區別?通過閱讀下面的文章,你將明白這些問題的答案。

胃糜爛是指胃粘層局限損傷,深度不超過粘層,有人認為它是胃潰瘍的早期階段。而胃潰瘍是一種位于賁門至幽門之間的慢潰瘍,主要是由胃消化消化胃黏而導致的組織損傷,損傷程度超過了粘層。

這兩種疾病的常見病因包括幽門螺桿菌染、服用非甾消炎藥和胃酸分泌過多。此外,傳因素、緒波、過度勞累、飲食不規律、長期吸煙和酗酒等因素也可能引發這兩種疾病。

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胃壁的分層結構。胃壁分為粘層、粘下層、層和漿層。胃粘層又分為上皮層和粘層。胃糜爛只在粘淺層發生破損,相對較淺。一般來說,胃糜爛多呈多個點狀或片狀分布。而胃潰瘍的破損更深,達到粘下層甚至層,大多數況下只有單個潰瘍,很出現兩個以上的況。

胃糜爛常表現為上腹疼痛,疼痛程度比淺表胃炎重,伴有飽脹、食不振等消化不良癥狀。而胃潰瘍的典型臨床表現包括時的疼痛不適、飽脹噯氣、泛酸或上腹疼痛,甚至可能出現黑便和嘔。胃潰瘍的上腹疼痛通常是慢、規律、反復發作的,在進食半小時到一小時后開始出現疼痛。

胃糜爛引起的上消化道出通常被稱為急糜爛胃炎,也有人稱之為出胃炎或急胃粘病變。急糜爛胃炎是上消化道出的重要病因之一,約占上消化道出的20%。大多數況下,它只引起量出,但也有況下可能引起致命。慢糜爛胃炎也可能發生出,但通常出量較。由于糜爛病變較淺,不會發生穿孔。而胃潰瘍發生出時,出量多與侵蝕的管大小有關。較多的潰瘍會導致中到大量出,而潰瘍較深時可能會穿孔。急糜爛胃炎不會發展癌癥,而平坦型糜爛即使病理活檢有異型增生,大多是細胞炎癥變引起的,治療后能消失。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早期胃癌可能表現為單個糜爛樣病灶,因此需要注意鑒別,并在必要時進行復查。

胃潰瘍有一定的癌變風險,當患者的疼痛節律改變、原先有效的藥失效或出現消瘦時,應警惕潰瘍可能發展為癌變的可能。胃潰瘍穿層后,在愈合過程中會留下纖維瘢痕,表面由一層上皮覆蓋,粘層無法再生。而胃糜爛不會穿層,因此愈合后不會留下瘢痕。

導致胃糜爛和胃潰瘍的本原因是胃黏損,因此治療原則是相同的。首先,要除幽門螺桿菌,殺滅它們并保護修復損的胃黏。其次,要進行飲食調理,戒煙戒酒,避免攝生冷、過酸過燙、高油高糖辛辣刺激,保持清淡飲食,定時定量,適當補充纖維素和維生素等。最后,要進行準檢查,并據檢查結果進行對癥治療,針對不同的病理況進行治療,才能更快地治療疾病。

總的來說,胃潰瘍比胃糜爛更為嚴重,也更危險。無論出現胃糜爛還是胃潰瘍,都應及時進行檢查,并積極進行治療和飲食調理,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