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系統是人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連接人外的表里,通上下,調節人的臟腑肢節等方面的功能。人中有8條特殊的經脈,被稱為“奇經八脈”,其中之一就是督脈。督脈總督全氣,因此又被稱為“脈之海”。下面我們一起學習督脈上的9個位。

督脈中,不包括井、滎、輸、經、合等位,它起于下極的腧,并貫穿整個脊椎,上至風府,進腦部的上巔,然后沿著額部到達鼻柱,屬于脈的一部分。督脈就像是水中的綱領,使得人的脈絡能夠流通于各個脈之間,就像水一樣。督脈共有28個位。

第一個位是長強,又稱為厥骨、氣之郄、窮骨、尾閭、骶骨、尾骨、尾、尾蛆骨、郄、龍虎、河車路。它與足經脈會,督脈絡也與任脈相連。針刺深度為三分,轉針以產生明顯疼痛為度,每天灸療30次,每次灸療200壯。這個位主治腸風下,久痔,瘺,腰脊痛,狂病,大小便難,頭重泄,五淋,疳蝕下部,小兒囟陷,驚癇瘛疭,嘔,驚恐,失,瞻視不正。

第二個位是腰俞,又稱為背解、髓孔、腰柱、腰戶。針刺深度為八分,灸療七次至七七壯。這個位主治腰脊痛,不能俯仰,溫瘧汗不出,足痹不仁,傷寒四肢熱已,婦人月經不暢,尿赤。

第三個位是關,又稱為脊關。針刺深度為五分,灸療三次壯。這個位主治膝外不可屈,風病引起的關節不靈活,筋不行。

第四個位是大椎,又稱為百勞、上杼。它與手足三經脈和督脈相會。針刺深度為五分,灸療的壯年人次數不限。呼吸時保持三次呼吸,然后瀉出五次呼吸。這個位主治肺脹脅滿,惡心嘔吐,五勞七傷,乏力,溫瘧,氣注背膊,拘急,頸項不得回顧,風勞食氣,骨熱,前牙齒干燥。

第五個位是風府,又稱為舌本、鬼、惺惺、曹溪、鬼林。它與足太、督脈、維經脈相會。針刺深度為三分,止灸療,不宜刺得太深。呼吸時保持三次呼吸。這個位主治中風,舌緩不語,寒戰,汗出,沉重,頭痛,頸項急痛,偏風半不遂,鼻出,咽腫痛,傷寒狂走,自殺,視不清,頭部各種疾病,黃疸。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過多的灸療可能導致失聲。

第六個位是上星,又稱為神堂、明堂、思堂、鬼堂。針刺深度為三分,灸療七次壯。針刺時仰臥或正坐,頂部發際線一寸,刺后留下豆粒大小的鼓起。這個位主治面部紅腫,頭風,頭皮腫脹,面部虛弱,鼻中有息,鼻塞頭痛,痎瘧,寒戰,熱病汗不出,眩暈,眼睛痛無法遠視,口鼻出不止。但是不宜過度灸療,以免產生氣虛上沖的況,導致視力模糊。

第七個位是素髎,又稱為面正、面王、準頭、鼻準。針刺深度為三分,不宜灸療,可以針刺一分。這個位位于鼻柱上端,正坐或仰臥時取之。主治鼻中有息無法消除,多流涕,瘡癤,鼻塞,呼吸不暢,額頰中痛,頸項強,目淚,眵汗,牙疳腫痛,眼睛發紅痛,瘙疼痛,白障,面部紅腫,心煩,黃疸,寒暑瘟疫,小兒面部潰瘍,癬病難愈,點燃艾炷也是很好的治療方法。

第八個位是水,又稱為人中、鬼宮、鬼客廳、鬼市、鼻人中。它與督脈、手足明經脈相會。針刺深度為四分,灸療三次壯,每天灸療五次。呼吸時保持五次呼吸。這個位主治消,飲水無節制,全腫脹,持續笑聲,癲癇,言語不分尊卑,時而哭泣時而歡笑,中風導致口噤,牙關無法打開,面部腫脹,狀如蟲行,中風惡化,呼吸困難,視力模糊,黃疸,瘟疫,全發黃,咽腫痛,灸療不宜過度,以免導致氣虛上沖,使人視力模糊。針刺這個位可以刺出一些,以消除熱氣。

最后一個位是齦,又稱為齦、筋中(齒)。它與任脈、督脈、足明經脈相會。針刺深度為三分,灸療三次壯,也可以針刺一分。這個位位于上側,牙齒上方的齦中,使用手指將上掀開后取之。主治鼻中有息無法消除,潰瘡,鼻塞不利,額頰中痛,頸項強,淚眼盈眶,眼睛發紅痛,瘙,白障,面部紅腫,心煩,黃疸,寒暑瘟疫,小兒面部潰瘍,難愈的癬病,點燃艾炷也是很好的治療方法。

以上所述的位和主治病癥是據《針灸要訣與按十法》這本書整理而來的。這本書由近代山西名醫趙緝庵先生編寫,他繼承了《經》、《難經》、《甲乙經》、《金匱要略》等經典醫學傳統理論,將針刺與按相結合,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書中詳細解釋了針刺補瀉的原理,并繪制了針灸經絡腧圖和按手法圖,讓初學者也能一目了然。這本書分為四卷,第一卷介紹了十四經脈的經文描述、各位的主治病癥和刺灸方法;第二卷介紹了常用的針刺艾灸手法,以及理異常況的方法;第三卷介紹了常用的按手法,詳細說明了補瀉的方法,并配有形象圖;第四卷記錄了作者在臨床實踐中治療疾病的真實案例,展現了他深厚的學識和果斷的品格。

本文整理了《針灸要訣與按十法》中的部分容,僅供知識分,不構對任何藥或治療的推薦和推廣,也不能替代專業醫生的醫療建議。如果需要診療,請咨詢和聯系正規醫療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