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糖的代謝過程以及如何科學控糖

在控制糖分攝方面,很多人認為只要喝無糖的可樂,只喝無糖的茶,只吃無糖全麥面包,就能夠控制糖分的攝。但實際上,糖不僅僅存在于白砂糖、糖果和巧克力等零食中,它還存在于我們日常飲食的主食中。糖在我們的生活中無不在,同時也存在于人部。那麼食中的糖是如何在轉化的呢?

是糖類消化的第一站。當我們吃東西時,神經會刺激唾腺分泌唾,唾中的淀酶會將淀這類多糖初步分解。接下來,小腸為糖類消化的主戰場。腸粘細胞含有富的蔗糖酶和糖酶,這些酶會將雙糖分解為葡萄糖,然后葡萄糖在運輸載的幫助下從小腸轉運到管中。而胰島素則是糖的搬運工。當葡萄糖進管開始全時,胰島素會出現在中,專門將糖送細胞中。

肝臟是糖原的儲備地。糖進細胞后,會轉化為人所需的能量。但有時候細胞無法吸收過多的葡萄糖,中的糖仍然很高,為了防止高糖狀態的出現,胰島素會將剩余的葡萄糖送肝臟以肝糖原的形式儲存起來。這樣一來,糖就不會過高了。而脂肪則是葡萄糖的儲備能量。葡萄糖轉化糖原的能力是有限的,當葡萄糖超過糖原的儲存量時,胰島素的分泌會增加,葡萄糖便會在肝臟甘油三酯,并通過載脂蛋白的幫助輸送到脂肪組織中,這樣人就會變胖。當然,當能量供應不足時,脂肪也可以轉化為葡萄糖,但轉化的速度比糖原轉化為葡萄糖要慢得多。

當人于空腹和狀態時,大腦會發出信號,表示細胞需要能量,這時候我們會。大腦收到信號后,會下達指令,讓肝臟將之前儲存的肝糖原重新轉化為葡萄糖,并釋放到中,以補充糖濃度。人的糖原儲備是有限的,如果沒有補充,大約在24小時左右糖原就會被消耗殆盡。這時,糖異生機制就會啟,非糖質,如脂肪等,會轉化為葡萄糖或糖原。長期下,腎臟的糖異生能力會明顯增強,這是為了防止代謝酸中毒的發生。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很多想要減刻意節食,但機能卻下降的原因。

糖代謝的任何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導致異常的高糖、低糖以及與糖代謝有關的先天糖代謝疾病等。那麼控制糖分的邊界在哪里呢?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指南,建議將游離糖的攝量限制在每天總能量攝的10%以下,最好能夠進一步限制在5%以下。游離糖是指食品工業中添加的糖以及蜂和果中的天然糖。而蔬菜和水果中的糖則被植細胞壁包裹,消化時間更長,所以并不包含在游離糖的范圍。舉個例子,對于一個輕度力勞來說,每天推薦攝的糖含量約為50克,這相當于一瓶500毫升的可樂、90克的巧克力或者8塊甜味餅干。如果不控制攝糖量,很容易就會超過每天的攝糖限量。

但是,攝過多的糖并不一定會導致胖。胖的發生關鍵在于能量吸收大于消耗,不僅僅是糖的作用。而且,每個人的況都不盡相同,有些人天生就不容易吸收或者代謝得比較快,而有些人則是“喝水都能胖”。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糖的攝不足會導致糖降低,人會出現頭暈、注意力不集中、困倦等癥狀,嚴重時甚至會對大腦造永久損害。此外,糖的攝不足還會導致脂肪和蛋白質代謝增加,產生過多的酮,嚴重時會引發酮癥酸中毒,出現惡心嘔吐、多飲多尿以及水休克等癥狀。

因此,個化的攝糖非常重要,我們需要學會關心自的健康,科學地控制糖分的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