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咳……水……水。”小張一邊捶,一邊招手讓他爸遞水,這已經是小張被噎到的第N次了。小張今年25歲,平時沒啥大病,就是有個“壞習慣”,每次不是吃飯噎著,就是喝水嗆著,為此老被他爸數落做事大大咧咧。

本來二人都沒把這當回事,但有一次小張吃飯被噎到劇烈咳嗽,差點背過氣去。老張趕帶著兒子去醫院檢查,可做了鏡、CT后,卻沒顯示什麼異常。直到經驗富的醫生,讓小張去查查腦科,才發現是延髓腦阻梗導致的吞咽困難。幸好發現得及時,經過溶栓治療后,小張吞咽問題已得到解決。

想必大家都經歷過吃飯噎到、喝水嗆到的時刻,短短幾秒鐘足以讓我們捶頓足、心驚膽戰。那麼正常況下,噎食、嗆水到底是為什麼呢?很有可能是食在咽部走岔了路。

部有兩條并排的通道,一條是食道,開放給食運輸進胃,另一條是氣道,用于空氣流通,讓我們呼吸。而在這兩條通道的叉口上,有一個做會厭的“閘口管理員”,主要負責分流食和空氣。平時會厭會保持向上狀態,讓氣道打開,這樣我們就能正常呼吸或說話。而在食或水進時,會厭則向下關閉,蓋住氣管,讓它們能順利經食道流胃部。可當我們進食太多、吞咽過快或邊吃邊說時,會厭來不及關閉,食和水卡在咽部,就容易引起嗆咳、噎食,甚至產生窒息。當然,這種況只是偶發現象,只要你不是餐餐狼吞虎咽,一般很中招。

和水口后,抵達的第一站就是食管。頻繁嗆水、噎食,最有可能是食道出了問題。食道炎是常見炎癥之一,發作時可能導致食管狹窄、潰瘍,影響食順利通過食管,從而加大噎食嗆水風險。胃食管反流也常發噎食、嗆水,這通常是因為食、胃酸倒流到食管,引起食管痙攣,刺激食道黏所致。食管氣管瘺也可出現噎食、嗆水癥狀,這是因為食管和氣管之間形了異常通道,食和水誤氣管。而最讓人可怕的還有食道腫瘤,它可使食管變得狹窄,并發腫脹、炎癥、出等,從而導致噎食、嘔吐。惡食道腫瘤會發展癌癥,據《臨床醫師癌癥雜志(CA)》發布,我國每年約有48萬新增食管癌病例,37萬例食管癌患者死亡。

呼吸道疾病也會間接影響人進食,引發噎食、嗆咳。如咽炎、扁桃炎、癌或間質瘤,常常會因咽腫脹,迫食管,導致吞咽困難。當然,會厭先天發育異常、染或創傷等也可能導致會厭囊腫,出現呼吸不暢、聲音嘶啞、吞咽困難癥狀。除了咽腫脹迫出來的,慢阻塞肺部疾病,比如哮、慢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擴張癥等,由于多發咳嗽、呼吸困難,也容易在吃飯喝水時嗆到。

大腦中樞疾病,看似與進食問題無關。可一旦大腦發生病變,咽部的神經控制和協調出了問題,就很容易發噎食嗆水。據國際期刊《神經胃腸病學和運學》統計,約20%-45%的腦卒中患者存在吞咽困難,這種癥狀被稱為卒中后吞咽障礙(Stroke Dysphagia)。腦梗塞、腦出、腦栓塞等腦卒中疾病,都可能出現頻繁噎食嗆咳,并伴有言語不清、聲音嘶啞等表現。此外,帕金森病也是中樞神經系統病變的一種,主要表現為軀區功能損,但也有超80%的患者伴隨流口水、吞咽困難、便等消化道癥狀。

噎食、嗆水有時并不是咽部本或周圍神經有病,而是上方的口腔問題“堵”住了食與水下行。比如口腔潰瘍、牙齦炎、口腔手留創,都可致口腔組織腫脹疼痛,甚至威脅口腔神經知和控制,從而影響咀嚼和吞咽。

善其事,必先利其。想要喝水不嗆到,首先要挑對水杯。習慣喝水哐哐往里倒的人,建議選用帶吸管的水杯,這樣就能小口小口喝了。但口腔退化、吞咽控制差的老人,最好避免用吸管杯,應選擇長茶杯或U型水杯,既可控制飲水量,又可降低仰頭飲水造嗆咳的風險。另外,喝水水溫最好不要超過40℃,多次慢喝為佳,而生氣時、剛運完不宜馬上飲水。

果凍、堅果、麻花、糖果等小零食,吃的時候易被碎渣卡住,甚至整個噎住;帶核水果(龍眼、櫻桃、葡萄等)吃太快也可能被果核卡。吃一些難嚼食也不能心大意,如人們常吃的芹菜、豆芽、韭菜,都是纖維蔬菜,很難嚼爛,吃得太快容易卡在食道。此外,吃大塊時也最好切丁,水煮蛋不要整個吞掉。長面條、年糕、湯圓、花生醬等食雖然不難嚼,但也可能糊住嚨,導致呼吸困難。另外,吃飯時最好保持安靜,減談與大笑,防止會厭下落不及時,使異氣管。

若發現自己有吞咽困難癥狀,除了及時排查有無其他疾病癥狀外,平時可多做吞咽訓練,有意識地鍛煉吞咽功能,如:不慎嗆食,嚴重可能5-10分鐘致死。因此,只有掌握急救技巧,才能在黃金期挽救生命。如以上方法都無效,應盡快撥打120急救電話,送院理。生命安全無小事,小小嗆食、噎食需警惕。

你是否經歷過噎食、嗆水的“生死一瞬”,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下你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