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跟著《經》學習了關于陵泉和陵泉的用法。在《靈樞·九針十二原》中,有這樣一句話:“疾高而者,取之之陵泉;疾高而外者,取之之陵泉也”。這句話的意思是,當癥狀表現在上部且屬于部的臟病時,應該選擇取陵泉;而當癥狀表現在上部且屬于外部的腑病時,應該選擇取陵泉。這一經文主要是告訴我們,上部的病可以通過下部的位來治療,但是要據病變的不同部位來選擇位,因為不同的病位需要不同的治療方法。

當癥狀表現在上部且屬于部臟病時,也就是病在臟上時,應該選擇取陵泉。因為臟屬于部,位于部,而足太脾經分布于下肢的側,進腹部與胃相連。所以當病位在脾臟時,可以選擇取陵泉來治療,以應對上部的部病變。

而當癥狀表現在上部且屬于外部腑病時,也就是病在腑上時,應該選擇取陵泉。因為腑屬于部,位于外部,而足膽經的脈經過部下方,穿過膈連接肝臟屬于膽腑,然后沿著脅部向下,經過下肢的外側。所以當病位在膽腑時,可以選擇取陵泉來治療,以應對上部的外部病變。

需要強調的是,辨證的重點是判斷是否影響到脾臟和膽腑,是否出現脾臟和膽腑的病證表現。只有當出現了脾臟和膽腑的癥狀時,才可以選擇使用陵泉或陵泉位進行治療,否則治療效果可能不佳。

舉例來說,對于風心臟病,如果出現心脾兩虛并伴有浮腫或小便不利的癥狀,可以選擇取陵泉位進行治療,因為陵泉可以補脾利并通利小便,效果非常好。同樣的道理,對于涉及到肝膽的腑病,可以選擇取陵泉位進行治療。例如,熱蘊結于膽腑導致膽囊炎、膽道結石等疾病,出現脅痛、黃疸、惡心嘔吐、口苦等癥狀時,可以選擇取陵泉位,以疏肝利膽、清利熱,這已經為針灸臨床上常用的治療方法。

總之,了解《經》中的陵泉和陵泉的用法對于針灸治療非常重要。在選擇位時要據病變的不同部位來判斷,是否影響到脾臟和膽腑,是否出現相應的癥狀。只有在這些條件滿足的況下,才能選擇合適的陵泉或陵泉位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