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9月29日是第24個世界心臟日。雖然冠心病、高、高脂等心管疾病非常常見,被廣泛知,但是很有人聽說過瓣病。實際上,心臟瓣病,特別是主脈瓣狹窄,在發病到出現癥狀之間有相當長的潛伏期。一旦病發展到出現心衰、心絞痛或暈厥等癥狀,可能意味著疾病已經進中后期,嚴重威脅生命。為了提高公眾對這一容易被忽視的心臟瓣病的認識,北京晚報《健康周刊》采訪了北京安貞醫院瓣外科中心執行副主任王堅剛教授。
心臟瓣病是什麼?它對人有何危害?我們可以將心臟比作人的“水泵”,通過心臟的收和舒張來保證在人中單向循環。而心臟瓣則起到了“閥門”的作用,讓順利通過而不發生返流。我們經常聽說的主脈瓣就位于左心室的出口。主脈瓣是連接心臟和各個組織的關鍵“門”,一旦主脈瓣出現問題,將會影響全的供。據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發布的《中國心管健康與疾病報告》,中國的瓣病患病率約為3.8%,即中國大約有2500萬人正遭著瓣病的影響。其中,最需要引起重視的是主脈瓣狹窄疾病。主脈瓣疾病包括狹窄和關閉不全兩種。主脈瓣狹窄又分為輕、中、重度三個等級,輕度和中度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而重度則會對生命構嚴重威脅。重度主脈瓣狹窄的患者容易出現一過腦缺癥狀,覺兩眼發黑,起立時容易暈倒,嚴重時甚至可能發生心源猝死。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重度主脈瓣狹窄患者沒有及時得到正確的救治,其2年生存率僅為50%,5年生存率僅為20%,比某些惡腫瘤的生存率還低。
哪些人容易患上主脈瓣疾病?有哪些治療方法?老年人是心臟瓣疾病的高發人群。隨著社會老齡化的加劇,退行主脈瓣病變的病例逐年增加。據統計,幾乎每10位老年人中就有1位患有退行主脈瓣狹窄。因此,隨著人口老齡化,全面認識疾病并積極進行治療對主脈瓣狹窄患者的健康至關重要。輕度和中度疾病的患者可以通過遵醫囑服用藥來減輕心臟負擔、緩解癥狀,但無法治疾病。病發展到重度,尤其是主脈瓣狹窄已經進失代償期的患者,則需要通過外科手來治療。對于主脈瓣重度狹窄和重度關閉不全的患者,最常用的治療方法是外科主脈瓣置換手,簡單來說就是取出損壞的瓣,置換一個新的人工瓣。外科主脈瓣置換手已經有超過半個世紀的歷史,是一項相當的醫療技。手通常需要3-4小時,時間取決于患者的病和手方式。如果沒有并發癥,后患者一般需要住院一周左右才能出院。在后恢復期間,患者需要嚴格遵守醫囑,進行必要的康復訓練和藥治療,以盡快恢復健康。近年來,外科主脈瓣置換手也在不斷創新發展,各種小切口微創手已經取得了與傳統開手相當的療效,例如在腋下或骨旁的肋間,開一個不到5公分的小切口就可以進行瓣替換,且手效果與傳統開方式相同。此外,小切口微創治療的創傷更小、恢復更快,也到了更多臨床患者的青睞。
人工瓣有哪些選擇?生瓣和機械瓣有何區別?不同患者如何選擇?目前,可用于主脈瓣置換手的人工瓣有兩種,機械瓣和生瓣。機械瓣的優點是耐久強,但缺點是患者需要終服用抗凝藥,以防止栓形和栓塞疾病的發生。生瓣雖然耐久不如機械瓣,但患者不需要長期服用抗凝藥,生活質量較高。此外,在選擇人工瓣時,國和歐發布的多個指南及專家共識都建議據患者的年齡進行劃分,65歲以上的老年人首選生瓣,這有利于提高患者整的生活質量,避免老年人因服用抗凝藥更容易引發出、栓塞等并發癥。此外,在人工瓣的科研方面,提高瓣的耐久是一個重要課題。例如,全封閉和抗鈣化技的應用,以及儲存技特別是干式儲存技的提升,都將進一步增強人工瓣的耐久,造福廣大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