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驗藥方法一直以來都存在著問題。大部分中醫的驗藥方法是“先箭”,然后“畫靶子”。南朝時期著名中醫藥學大師陶弘景是數個人獨立編纂草藥著作的中醫之一。由于驗藥工序復雜且危險,一般都由國家進行。然而,陶弘景在編寫《本草經集注》時,卻采取了先“制藥”,然后在人上進行試驗的方法。他通過觀察臨床反應來推測自己藥的治療效果。他的大弟子周子良為他最著名的試驗對象。據記載,周子良每天的工作就是在陶弘景熬藥的大鍋旁等待師傅熬出一鍋藥后吃下去,然后觀察藥效的發作。陶弘景據周子良的反應來確定藥質、主治以及所屬經絡。這種方法可以說是“先箭”,然后據箭中的位置“畫靶子”。

然而,這種方法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僅僅依靠這種方法很難排除個差異和主訴一致差等臨床常見的“偏差”。更麻煩的是,這種驗藥方法很容易將“藥副作用”與“藥主治”聯系在一起。陶弘景是個道醫,他悉丹藥的制作,其中包含了副作用非常大的重金屬元素,如朱砂和水銀。然而,中醫并不知道重金屬中毒這個概念,陶弘景甚至把重金屬中毒誤認為是藥的療效。這就是一個悲劇故事。周子良作為試藥人,出現了嚴重的重金屬中毒癥狀,最典型的就是“嗜睡”。然而,陶弘景并不知道周子良出現這種癥狀是中毒了,反而認為自己的藥有“安神”和“助眠”的功效,并將其記錄在自己的著作中。周子良還出現了“幻覺”等癥狀,他告訴陶弘景說自己“夢”到了桐柏真人來找他,邀請他去天上當仙等等。陶弘景并沒有意識到周子良出了什麼問題,反而認為這是周子良吃藥后產生了“通神”,是一種“仙人化”的過程。陶弘景不僅沒有停止周子良的試藥,反而增加了試藥量,并將周子良所說的“夢”記錄下來,寫了一本《周氏冥通記》的書,用于佐證自己藥的“通神”效果。最終,周子良因為藥中毒而死,年僅19歲。而陶弘景卻為南北朝時期最著名的中醫藥學大師,活到了81歲。

這個荒唐的歷史片段很有代表,它展示了我們在不了解藥分、不清楚現代藥理學概念、不明白藥評價基本原則的況下,容易出現諸如把副作用當作療效、安劑效應、幸存者偏差、個差異等問題。直到今天,仍然有中醫堅持將“臨床有效”作為證明中藥有效的唯一手段。這與一千多年前周子良的悲劇相似,我們的中醫依然無法擺封閉狹隘的“認知繭房”,為與事實隔離的“孤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