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聽到一些養生諺語,比如“冬吃蘿卜夏吃姜,不找醫生開藥方”、“春捂秋凍”、“添不如添”等等。這些諺語都包含著中醫養生的智慧。今天我們就從中醫的角度講一講“春捂秋凍”的道理。

春秋要想解釋“春捂秋凍”,首先要了解一下我們華夏大地春、秋兩季的氣特點。我們知道,自冬至開始,太點從南回歸線開始往北移,在中醫理論中冬至這天“一生”,直到夏至這天,太點都在從南往北移,氣持續在上升的過程中,氣溫逐漸由低向高走。而春天剛好在這個氣上升的初期,萬萌發轉換的關鍵時節。而自夏至開始,太點又從北回歸線開始往南移,在中醫理論中冬至這天“一生”,直到冬至這天,太點都在從北往南移,氣持續在下降的過程中,氣溫逐漸由高向低走。那麼秋天就在這個氣下降的初期,萬凋零也是轉換的關鍵時節。

從上文中可以知道了氣的升浮沉降的規律。那麼,為什麼要春捂呢?春天萬萌發,比如小草樹木發新芽、桃花開、貓春、鳥筑巢等等,這些都是氣升發的表現。人也一樣,到了春天,人氣也要升發了,這是人順應自然的表現,那麼我們要怎麼保證人氣能夠順利的升發呢?這時候捂就起到很好的作用了,首先保障表溫度穩定,腠理疏通,氣便能順利升發;否則被風一吹,腠理一閉,氣升發通路被堵,則無法順利升發了,不能順應自然升發氣,人即容易患病。

秋天,氣下降收斂,結霜凝,萬凋零。人順應自然也要收斂氣,使氣不要再過多的外泄,收藏起來,以備來年春天升發時所用。 這時候秋凍的作用就是讓的腠理、汗孔都順利的閉起來,以防氣異常外泄。如果秋天、冬天過多的出汗,氣外泄過多未得收藏,來年春天多容易得外疾病,有些老人或弱之人甚至有重病的可能。

總的來說,“春捂秋凍”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因為每個人的質不一樣,對溫度的敏也不盡相同,不能生搬套。質弱的人,尤其是特別容易冒的人、慢病患者、老年人等,不管什麼季節,都應該非常注意居住環境即穿適合等,以自我舒適為度,既避免寒涼,又要防出汗。一般人群則可適當春捂秋凍,一個大原則就是春天適當延緩減過快,避免寒使得氣閉阻不能順利升發;秋天避免加過快過多,導致汗出氣不收藏。

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如果有什麼想法也可留言探討,恩遇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