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經·靈蘭典論》,提出了“心主神明”的理論觀點。從解剖的角度來認識這一理論確實有困難,畢竟中醫古時候解剖不太發達。一百多年來,隨著西醫的東漸,我們人人都學了解剖,而且對于腦主神這一問題也眾所周知,因此從解剖的角度來理解“心主神明”的觀點確實是困難的。因此,若單純從解剖的角度來考慮心理學問題是很難學通的。然而,對于“腦主神明”這個觀點也并非沒有問題。在開中藥方面,更難以清晰地表達“腦開竅”或“養腦安神”的概念。整個理論上也不太認同這種觀點,而且從中國人的習慣上也不會這樣表達。通常我們說一個人用心學習,或者說某人沒心沒肺,還會說痰迷心竅。因此,“心藏神”這一理論自古以來,從生活到醫學領域,都是這樣被應用的。另外,從解剖學的角度來看,心和神活之間是否有關聯呢?實際上,從現代醫學的角度出發,實驗為主的醫學考慮,全各個臟都對人的神活有影響,并非完全沒有影響。一些報紙和雜志上也曾發布過一些相關材料,這些都是值得參考的。例如,有報紙曾報道過一個婦患有心臟病,后來接了一次心臟移植手,之后的生活習慣發生了很大變化,原本不喜歡喝啤酒的,現在卻特別喜歡喝啤酒,原本不喜歡劇烈運,現在卻喜歡騎托并喜歡激烈的運。而后得知,得到的心臟是從一個死于騎托車事故的年輕人那里移植來的,這位年輕人特別喝啤酒。因此,可以看出心臟對神志的影響是存在的,這些問題確實值得進一步研究。現代實驗研究中也發現,胃腸中的肽類質會對神活產生影響。因此,"君主之,神明出焉"這一觀點,說的就是主持神活的這個系統是什麼?是心系統,而不是從解剖的視角來考慮這個問題。古醫書中對心的解釋很多,都強調了“心主神明”的觀點。例如敦煌醫學殘卷中,有一篇《明堂五臟論》的文章,其中對心的功能進行了詳盡的解釋,指出心的功能是非常微妙和確的,所有的事都需要通過它來實現。若充滿枝大葉的態度,對任何事都不認真對待,就可以說是沒有心了。所以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都需要用心,要全心全意投。另外,在其他醫學書籍中也有提到“心者,新也,日有所新也”,這意味著每天都需要學習新知識,這才有心。而活一輩子,卻沒有學到什麼新的知識,那就是沒有心。當然,學習并不僅僅指的是閱讀書籍,生活經驗的積累也是一種學習。這些都是從“心主神明”這一角度出發的,也就是說關于神或神志,“心主神明”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命題。#心主神明# #藏象# #分中醫心得# #黃帝經# #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