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降的過程是一個況不斷調方的過程,穩定需要一段時間。在全況改善的基礎上,也會逐漸穩定。因此,在治療高時,不要因為一次波就認為無效而放棄治療。

在治療高時,我們常常聽到一個詞,“辨證論治”。那麼,在面對高病癥時,如何進行辨證論治呢?下面就為大家講解一下:高病的臨床證候很多,盛衰、臟腑虛實、舌苔、脈象、型以及發病因等的不同,進行分析歸納,最常見的可有以下4種不同表現。

首先是肝,多由素盛、怒肝火、氣郁化火等導致肝盛,主升,肝上沖,肝熱生風,清竅擾而引發高。治療方案為龍膽瀉肝湯加減。

其次是虛肝旺,多由平素虛、久勞傷、久病耗等導致肝腎虛,肝偏旺,肝風而引發高。治療方案為天麻鉤藤飲加減。

第三是腎虧虛,多由先天不足、腎不充、房勞傷腎等導致腎虧耗而引發高。治療方案為枸杞地黃湯加減,據不同的質和癥狀進行調整。

最后是痰濁上犯,多由素胖或恣食甘,傷及脾胃,中不化,聚生痰,痰濁壅盛,脾壅肝郁而引發高。治療方案為旋赭滌痰湯加減。

以上4種證候是較常見的,但在臨床上常常混合兼見,并且四者互為影響,在一定條件下也可相互轉化,因此在臨床上必須靈活運用。

最后,需要強調的是,先有質問題,后有疾病發生。中醫看待高是從整調理質,改善癥狀,修復損臟腑,保持平衡,提高免疫力的角度出發。所以,在治療高時,我們應該注重整調理,而不僅僅關注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