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中醫辨證論治的重要

小王問:“謝老師,我對病位辨證的理解還有些模糊,您能否幫我解答一下關于臟腑辨證的問題呢?”謝老師微笑著點了點頭,示意小王坐下,他開始解釋:“病位辨證包括臟腑辨證、六經辨證、衛氣營辨證、三焦辨證、經絡辨證。 臟腑證候復雜多樣。我們知道,人的五臟六腑承擔著不同的功能,而它們的病變會表現為不同的證候。比如肝的病變主要反映在疏泄與藏功能失常,證候表現為實證、熱證較多,虛證、寒證較。”小王認真地記錄下這些信息,然后繼續提問:“那心的病變又會有哪些證候呢?”謝老師回答道:“心的病變主要反映在主脈功能及心神的異常,證候有虛實之分。”小王點點頭,滿意地繼續提問:“接下來,其它五臟的病變又會有哪些證候呢?”謝老師繼續解釋:“脾的病變主要反映為運化、升清、統功能失常,證候虛實均見,但以虛證居多。肺的病變主要反映在主氣、司呼吸和通調水道功能的異常,證候虛實均見,但以實證居多。腎的病變主要反映在人生長發育和生功能障礙、水代謝失常、呼吸功能的異常,證候以虛證為多。”小王滿意地點點頭,然后慨地說:“謝老師,您的解釋太清晰了,我對臟腑辨證有了更深的理解。”謝老師鼓勵地笑了笑,說:“學問無窮盡,你要知道六經辨證、衛氣營辨證、三焦辨證、經絡辨證,有其各自的特點和適用范圍。六經辨證、衛氣營辨證和三焦辨證多為外病的辨證方法。”小王鄭重地點頭,然后繼續做筆記,記錄下謝老師的教導。問道:“謝老師,我一直對六經辨證有些疑,能否給我解釋一下呢?”謝老師點點頭,耐心解釋:“六經辨證以三、三經為綱領,三病證以五臟病變為基礎,三病證以六腑病證為基礎,故六經辨證實際上涉及五臟六腑和十二經脈的病變,因此,其不僅主要適用于外病的辨證,亦可作為傷雜病辨證的借鑒。”小王聚會神地記錄下這些信息,然后追問:“衛氣營辨證和三焦辨證又有哪些特點呢?”謝老師繼續解釋:“衛氣營辨證與三焦辨證均適用于外溫熱病,兩者在很大程度上有共同之,但亦有區別。小王慨萬分,說:“請老師細說!”謝老師說:“如上焦手太肺衛的病變,相當于邪在衛分,但熱邪壅肺則屬于氣分范圍;上焦熱心包證,雖可歸營分證,但其病理不盡相同,前者重在痰熱閉,后者主要是熱損營。中焦的病變均屬氣分,但氣分證則不限于中焦。下焦肝腎的病變和分證亦有別,前者是熱傷肝腎之,屬虛證,后者則為分熱盛,有熱盛、耗、傷風之別,有虛有實。”小王慨地說:“謝老師,您的教導讓我益匪淺,我的認識又進了一步。”謝老師點點頭,接著說:“總而言之,三焦辨證是對衛氣營辨證的補充。經絡辨證是依據患者的癥狀、征,以視其所病與某一經脈、臟腑的關系,從而判斷所患之病屬于何經、何臟、何腑,而為疾病定位,更多地用于針灸、推拿、骨傷等專科診治中。”

“癥”和“證”的區別小王又問:“"老師,我一直不太明白大家說的'癥'和'證'的區別。您能幫我解嗎?"謝老師微微笑了一下,點頭表示同意,"當然可以,這是中醫基本概念,非常重要。癥和證的區別是我們中醫診斷和治療的核心。癥即癥狀,是疾病的各種表面現象,如頭痛、咳嗽等。證,是機在疾病發展過程中的某一階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了病變的部位、原因、質,以及邪正關系,反映出疾病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理變化的本質,因而它比癥狀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確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質。"小王認真地記下了這些話,然后追問道,"那麼,在實際診斷中,我們應該如何理解這個區別呢?"謝老師微微皺眉,"好問題。中醫臨床認識和治療疾病,既辨病又辨證,但主要不是著眼于'病'的異同,而是將重點放在'證'的區別上。通過辨證而進一步認識疾病。例如,冒是一種疾病,臨床可見惡寒、發熱、頭疼痛等癥狀,但由于引發疾病的原因和機反應有所不同,又表現為風寒冒、風熱冒、暑冒等不同的證型。只有辨清了冒屬于何種證型,才能正確選擇不同的治療原則,分別采用辛溫解表、辛涼解表或清暑祛解表等治療方法給予適當的治療。辨證與那種對于頭痛給予止痛藥、對于發熱給予退燒藥、僅針對某一癥狀采取對策的對癥治療完全不同,也本不同于用同樣的方藥治療所有患同一疾病的患者的單純辨病治療。"小王用手指著頭,思考著,"所以,同一種疾病在不同的階段,可以有不同的證型?"謝老師點頭,"是的,你理解得很對。同一疾病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可以出現不同的證型。而不同的疾病在其發展過程中又可能出現同樣的證型。因此在治療疾病時就可以分別采取 '同病異治' 或 '異病同治' 的原則。 '同病異治' 即對同一疾病不同階段出現的不同證型,采用不同的治法。例如,麻疹初期,疹未出時,應當用發表疹的治療方法;麻疹中期通常肺熱明顯,治療則須清解肺熱;而至麻疹后期,多有余熱未盡,傷及肺,此時治療則應以養清熱為主。 '異病同治' 是指不同的疾病在發展過程中出現質相同的證型,因而可以采用同樣的治療方法。比如,心律失常與閉經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疾病,但均可出現瘀的證型,治療都可用府逐瘀湯進行活化瘀。這種針對疾病發展過程中不同質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的原則,正是辨證論治實質的現。”

辨病因辨病因是中醫診斷的重要環節,其目的是尋找導致疾病發生的原因,為治療提供依據。中醫認為,疾病的發生與人到外邪、傷、志、飲食等因素的影響有關。因此,辨病因主要是通過、聞、問、切等四診手段,了解病人的生活習慣、飲食況、工作環境、志狀態等,分析病因的質、部位、時序和關系。以冒為例,其發生原因可能與到寒邪、風邪、邪等外邪侵襲有關,也可能是因為虛弱、免疫力低下、生活不規律等因所致。通過辨證分析,可得出風寒冒、風熱冒、冒、氣虛冒等不同類型的證候,為針對病因治療提供依據。辨病位正確的辨識病位,可以更準確地確定病因和病,進而指導治療方案的制定。例如,冒初起時表現為頭痛、鼻塞、咳嗽等癥狀,這時證明病邪在表,治療應以辛溫解表為主;而若病加重,出現發熱、咳黃痰、悶、氣促等癥狀,就要考慮病邪已經里化熱,治療應以清熱化痰為主。因此,辨病位在中醫診斷中也是非常關鍵的一步。

辨病辨病是指確定疾病的虛實和寒熱屬。在中醫理論中,認為致病的邪氣有之分,而人的正氣也有之別。不同屬的病邪侵人,會與人正氣相爭,導致失調,出現不同類型的病證,其表現為寒熱不同。例如,勝則熱,即侵人,“邪并于”使氣過盛,從而導致機出現熱癥。因為氣的特是熱,所以“勝則熱”。而勝則寒,虛則寒,虛則熱也是同樣的道理。

辨病勢辨病勢是指診斷疾病的發展變化趨勢及轉歸,了解病勢對于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和預測疾病的預后有重要意義。在中醫理論中,疾病有其一定的傳變規律,如外病傳變的一班規律為太明→→太→厥,不同階段的病表現及臨床表現不同。因此,醫生需要通過細致的觀察和分析,掌握疾病發展變化趨勢,提前預測病變化,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加速病愈。

辯證是為“論治”服務論治又稱施治,是據辨證的結果,確定相應的治療方法。辨證和論治是診治疾病過程中相互聯系不可分離的兩部分。辨證是決定治療的前提和依據,論治是治療的手段和方法。通過論治的效果可以檢驗辨證的正確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