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線上課程的主題是“辨證與辨病,不死讀方書”。這是一門由劉國軒老師主講的中醫視頻公益課程,旨在分他在中醫臨證實踐中對辨證與辨病關系的經驗和心得。劉老師引用了一句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強調了分知識的重要。這門課程希為中醫從業者和好者們茶余飯后的談資,讓探討中醫為生活中的一種習慣和智慧。
在課程中,劉老師告訴我們辨病與辨證是認識疾病的過程。辨病是對疾病的辨析,目的是確定疾病的診斷,為治療提供依據;辨證是對證候的辨析,目的是確定證候的原因、質和病位,從而據證候來制定治療方案。辨病和辨證都以病人的臨床表現為依據,不同之在于辨病是為了確診疾病,而辨證是為了確定證候。
在辨病方面,劉老師指出在臨床實踐中,有時會遇到無法明確辨證的況。這時可以借助現代醫學的微觀辨證輔助診斷,如各種化驗結果、影像學檢查結果和病理檢查結果等。例如,對于乙肝等無法清晰辨證的疾病,可以參考西醫檢測肝功能和病毒抗等指標,然后運用中醫的經驗治療相應的癥狀,找出行之有效的治療方藥。
在辨證方面,劉老師指導我們要有辯證的哲學思想觀,將臨床癥狀和征的四診信息以整觀、系統觀和辨證觀的方式進行分析,以確定病位、病和病機診斷。不能僅僅依賴套用病癥方或癥候方,而是要靈活運用辨證論治的方法。現代中醫應該如何將“辨病”與“辨證”結合起來,使其相得益彰呢?這就要發揚中醫學的辨證論治特,提高臨床診治水平,增加辨證的準確率,必須走辨病與辨證相結合的診治思路。臨床實踐證明,辨病必須以傳統的辨證論治為基礎,如果離了辨證論治,辨病的方法就是盲目的,不可能取得良好的療效。同時,辨病的方法也不能無限制地擴大使用,否則就會忽視辨證論治,導致某種疾病套用某種方劑,造治療不當的況,甚至可能加重病。因此,應該堅持“以辨病為先,以辨證為主”的臨床診治原則。治療疾病必須從本上著手,不僅僅局限于對證候的判斷,還要通過病因分析、癥狀證候和現代醫學技的結合來進行診斷。只有將辨病與辨證結合起來,才能找出行之有效的治療方藥。中醫從業者在運用理法方藥時,不應囿于教條,死板地醫治,所謂的辨病與辨證,是不能死讀方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