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吃、缺乏運、晚睡覺,這是脂肪肝最偏的生活方式,而這些恰恰是很多年輕人的生活習慣。如今,脂肪肝患者的年齡越來越小,有的人甚至在20歲出頭就患上了這種頑固的慢疾病。那麼,中醫又如何解決這類問題呢?下面,讓我們聽聽安老師的指導,從中醫理論的角度出發,探討有效治療脂肪肝的思路和用方。
病資料顯示,這位患者張某,男,20歲,在2018年10月6日初次就診。他的主訴是脂肪肝已經持續了9個月。現病史顯示,患者在今年1月份開始發胖,平時容易到乏力,后來到某軍區總醫院做檢查,發現肝轉氨酶水平達到160U/L,B超顯示重度脂肪肝。他口服了降脂藥8個月,但擔心會有副作用,于是停藥。后來他到右肋部痛,經過育訓練,重從108公斤減至104公斤,但B超檢查仍顯示重度脂肪肝。他的目前癥狀包括右脅肋部疼痛、乏力、食旺盛、正常大小便、咽發紅、扁桃腫大(Ⅱ度)、舌胖、舌紅、苔白膩、脈數。個人史方面,他平時喜歡吃,運,睡覺時間晚,一般在凌晨1點以后睡。
據中醫理論,我們通過問診找到了病因。患者平時過食,久而久之導致脾臟的運化功能損,產生膏脂。加之他睡覺時間太晚,導致肝臟失去疏泄的能力,進而影響了脾臟運化水谷、化生微的功能。水和痰飲停滯與膏脂相互結合,積聚在肝臟中,這就是我們通過問診獲得的病因,即平時喜歡吃、運、睡眠時間晚引起的痰和膏脂結聚。
通過審癥,我們發現脂肪肝與痰有關。據病機理論,人對食的消化吸收以及水谷微的生和轉輸都依賴于肝臟的疏泄功能和脾臟的運化功能。患者過食,久而久之導致脾臟的運化功能損,產生膏脂。加之睡覺時間太晚,使得“人臥歸于肝”的功能無法實現,長時間下來,肝失去了的充養,導致肝臟失去疏泄的能力,進而影響脾臟的運化功能。水谷不能正常化生微,停留下來形水,進一步聚集形痰。痰與膏脂互相結合在肝臟中,中醫文獻中稱之為“氣”,而西醫稱之為脂肪肝。患者的癥狀也印證了這一理論,右脅肋部疼痛是因為有形實邪阻于肝部,不通則痛;若停留在筋腔隙,則導致胖。人經常運,可以促進氣機通暢,循環順暢,但如果不勤于運,機的運行會變慢,再加上膏脂和痰的堵塞,脾氣虛弱,清不能上升,就會導致疲乏;咽發紅、扁桃腫大是肺胃積熱的表現;舌胖、苔白膩是脾虛痰阻的表現;舌紅、脈數是熱壅阻的表現。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該病位于肝臟,病變與脾臟關系切,同時涉及肺胃兩臟,屬于本虛標實的病癥,以脾氣不足為本,以痰停和肺胃積熱為標,病機為痰停。
在方藥的選擇上,我們采用了防風通圣散,口服,每次20克,每天2次;決明子100克,車前子100克,花30克,公英50克,代茶飲,并且配合服用防風通圣散。這些方藥的選擇是基于患者多虛實的證候,以脾氣不足為本,以痰停和肺胃積熱為標。辨證時我們判斷出病因為痰停、肺胃積熱和脾氣不足,治療時以化痰除、清瀉肺胃為主,同時輔以益氣健脾的治療方法。防風通圣散出自《黃帝素問宣明論方》,主治風熱壅盛、表里俱實的病癥。它由防風、川芎、當歸、芍藥、大黃、薄荷、麻黃、連翹、芒硝、石膏、黃芩、桔梗、石、甘草、荊芥、白、梔子等組,有疏風解表、瀉熱通便的作用。
本文以一位有代表且病資料較全的臨床初診案例為例,詳細分析和總結了辨證治療的過程。通過剖析這個案例,我們揭示了將中醫理論應用于臨床實踐的全過程,適合中醫院校的學生、年輕醫師以及所有熱中醫的人閱讀和學習。
【免責聲明】本文僅用于知識分,不構任何藥或治療的推薦和推廣,不能代替專業醫生的醫療建議。如果需要診療,請咨詢和聯系正規醫療機構。本文部分容選自《從中醫理論到臨證實踐:安老師手把手教你做臨床》(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安俊英編著),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推薦發表,封面及文中圖片來源于攝圖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