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角度解讀便的8種證型及常用中藥
便是一種常見的腸道問題,對于許多人來說,它可能是一個困擾已久的問題。據中醫的觀點,便可以分為不同的證型,每種證型都有不同的表現和治療方法。下面將介紹8種常見的便證型以及常用的中藥治療方法。
第一種證型是熱。表現為大便燥結、腹脹、口干口臭、面部泛紅、上發熱、心煩、多汗、總想喝涼的、小便短赤。治療宜泄熱導滯、潤腸通便。常用的中藥方劑是麻子仁丸,由火麻仁、白芍、枳實、大黃(后下)、厚樸、杏仁組。其中,火麻仁可以潤腸通便,大黃通便泄熱,杏仁降氣潤腸,白芍養,枳實、厚樸下氣破結。
第二種證型是氣。表現為大便干結、總有便意但排不出、腹脹、脅滿悶、噯氣嘔逆、食不振、腸鳴、便后不舒服,舌苔薄白或薄黃或膩,脈弦。治療宜順氣導滯、降逆通便。常用的中藥方劑是六磨湯,由沉香、檳榔、木香、烏藥、枳殼、大黃組。其中,木香、烏藥可以行氣,沉香降氣,三藥氣味辛通,能肝脾以解郁調氣;檳榔、大黃、枳殼破氣行滯,共同使用有導滯之功。
第三種證型是。表現為腹滿、大便不通或大便黏膩,排不盡、腹脹、四肢困重、食不振、咳嗽痰濁、脘悶,舌苔白膩或黃膩、脈濡或。治療宜宣通氣機、清化濁。常用的中藥方劑是宣清導濁湯,由豬苓、茯苓、寒水石、皂莢子、晚蠶沙組。其中,豬苓能升、能降、苦能泄滯、淡能滲,合甘淡多的茯苓能滲利氣;寒水石寒能宣肺清熱、開氣化之源;皂莢子、晚蠶沙能化濁祛。諸藥合用,能解除邪的郁結,使大便通暢。
第四種證型是冷。表現為大便艱、腹痛、脹滿、脅下偏痛、手腳不溫、嘔吐、口淡不,舌質紅、苔白、脈沉弦有力。治療宜祛寒通便。常用的中藥方劑是溫脾湯,由干姜、黨參、甘草、大黃、附子組。其中,附子辛熱溫壯脾以散寒凝,大黃瀉下通便以導積滯,兩者配合可以溫下冷積;干姜可以溫中祛寒;黨參補脾益氣,與甘草一起防止大黃瀉下傷中。
第五種證型是氣虛。表現為有便意排出不暢、乏力、汗出氣短、懶言、舌淡胖或有齒痕、苔薄白、脈細弱。治療宜健脾通便。常用的中藥方劑是健脾通便湯(自擬方),由枳實、生白、黨參、厚樸、白芍、火麻仁、柏子仁、黃芪、杏仁、升麻、炙甘草組。方劑據40多年臨床經驗實踐總結而制。
第六種證型是虛。表現為大便干結、使勁還是不出、面蒼白、兼頭暈目眩、心悸氣短、失眠健忘、舌質淡、苔白、脈細。治療宜養潤燥、滋通便。常用的中藥方劑是潤腸丸加減,由當歸、生地黃、火麻仁、桃仁、枳殼組。其中,當歸、生地黃可以補養,火麻仁、桃仁可以潤腸通便,枳殼可以破氣下行。
第七種證型是虛。表現為大便干結、努掙難下、兼口干心煩、熱盜汗、頭暈耳鳴、腰膝酸,舌紅苔、脈細數。治療宜滋通便。常用的中藥方劑是增湯,由玄參、麥冬、生地黃組。方劑中,玄參、麥冬、生地黃重用可清熱養、生津潤腸;面紅口干、心煩盜汗可加芍藥、玉竹增強養之功;便如羊屎蛋者可加火麻仁、柏子仁、瓜蔞仁潤腸。
第八種證型是虛。表現為大便艱、排出無力、兼面皎白、四肢不溫、喜熱怕冷、小便清長、或腹中冷痛、腰膝酸冷,舌淡苔白、脈沉遲。治療宜溫通便。常用的中藥方劑是濟川煎,由當歸、牛膝、蓯蓉、澤瀉、升麻、枳殼組。其中,蓯蓉可以溫補腎,還能潤腸通便;當歸可以養潤腸;牛膝可以強腰腎,善于下行;澤瀉配合牛膝引藥下行;枳殼可以寬腸下氣,升麻可以輕宣升,與當歸、蓯蓉相配能升清降濁。
以上是中醫角度對8種便證型及常用中藥的解析。便是一個復雜的問題,治療方法需要據個況來確定。本文僅供學習和參考,如果需要治療,請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切勿自行嘗試,以免適得其反。希本文對你有所幫助,如有問題可隨時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