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在衰老防治中發揮重要作用

今天我們要討論的話題主要適用于三四十歲以上的讀者,因為只有到了這個年齡段,人們才能真正地。還記得當年我20多歲的時候,有個不到四十歲的大叔跟我說,別看你們現在年輕、好,等到了我這個年紀,特別是過了三十歲,就會明顯覺到跟不上了,力和力都不如年輕時候了。當時我聽著覺得這只是個玩笑話,我覺得自己充滿了活力,為什麼到了三四十歲就會明顯下降呢?然而事實卻證明了一句古語:“夏蟲不可語冰。”年輕時候我不理解,真正理解的時候已經不再年輕了。生老病死、住壞空,這是世界的必然規律,有幾個人能夠逃呢?既然我們生活在這個規律之中,就必須多了解一些中醫的知識,因為中醫藥在一個領域中非常擅長,而這個領域是現代科學不太擅長的,那就是補虛。中藥補虛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有人說,《傷寒論》這本經典就是一本關于補虛扶正的論著。雖然人勢必要經歷衰老,但是中醫藥可以明顯地減緩這個過程,甚至可以讓人覺不到明顯的衰老。在衰老的過程中,人的各個都在衰退,但是脾腎這兩個對人的影響比較大,也是大家最明顯能到的。如果你有以下問題,那說明你已經步衰老之路:頻繁、慢、反復發作的口腔潰瘍、冒、便溏、腹瀉等;一些過敏疾病,如鼻炎、皮炎、咽炎、哮等;皮松弛、肚腹下垂、臟下垂;胖、自汗、眼瞼下垂、頭暈耳鳴、講話低沉無力;下半冷、倦乏力、食不振、腹脹、門下垂;氣吁吁、上樓梯氣吁吁;沒有神、毫無目標和理想;浮腫、夜尿頻多、尿床、尿;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發干枯、頭發稀疏、白發多、掉發嚴重;骨質疏松、容易疲勞、神倦怠、容易傷;腰膝腳問題多、冷痛酸沉、腳步不靈活;牙齒松落、牙齦萎靡、牙。可以說,只要你自己虛弱、力不足,但是醫院檢又檢查不出明顯的病,基本都屬于中醫里的虛癥。尤其是脾腎兩虛,這種況在社會上非常常見,很多孩子從小就能看出來自己脾腎不足,發育遲緩、眼袋明顯、食差,所以脾腎兩虛并不分年齡大小。很多人都會經歷這種狀態,基本上所有人都會經歷,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對于年輕人來說,可能是由于胎養、疾病或不良生活習慣等原因導致一定程度的虛弱,但是對于中老年人來說,這是從盛轉衰的必然過程。在于高峰期的時候,我們力充沛,不知疲倦,有很多事可以做,有很多愿要實現;然而當元氣消耗過半時,我們就會逐漸發現自己坐姿不正、坐下去就會傾斜,覺氣不足,整個人仿佛失去了神一樣,就像一團泥一樣無法扶起,可以坐著卻不想站起來,可以躺著卻不愿意坐起來,睡下去起不來,起來了也沒有神,這就是所謂的“懶癌”患者,這個階段是很多人都會經歷的。有些人在出現疾病之前,這個典型的虛癥階段會持續很多年,這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調養時機,可惜很多人并不了解,也不知道如何調養。人的先天之本(元氣)應該盡量節約,不修行的人很難補充,所以人有一定的壽數,不可能長生不老;而后天的臟腑氣(包括脾氣和后天腎)可以適當補充,否則在人生的后半程會顯現出明顯的衰老和疾病,降低生活質量。這種虛癥一般以脾肺氣虛、腎虧虛、氣不足為主,尤其是脾腎問題更為突出,所以一些老中醫常用兩種藥來治療,讓人們經常服用以補虛,這兩種藥就是補中益氣丸和腎氣丸。補中益氣丸主要通過人參、黃芪等藥來補益脾肺之氣,調養脾胃中的氣,同時補中益氣丸中還含有柴胡、當歸等藥,對肝氣、肝也有提升作用;而腎氣丸主要通過地黃、附子等藥來補養腎、腎和腎氣。中醫認為,腎氣丸可以說是百病后期收功之方,因為久病必然導致虛弱,而腎氣是人本之氣,不得空虛,否則病會更加復雜。這兩種藥,早上服用補中益氣丸,晚上服用腎氣丸,或者想省事的人早晚一起服用也可以。慢慢地,你會發現食好了,有力氣了,不再困倦,一些不明原因的小病也開始好轉了,你會重新恢復了能量,這就說明你的于虛癥狀態,確實需要補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