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土郎中說:“哪有什麼脂肪瘤,不過是一個個痰核而已,用上1斤白芥子就好了。”隨后給我一張方子。起初我以為他是吹牛皮大王,沒想到是我技不如人。

多年前,我被派往一個陜南的村子進行醫療援助。有次跟村里人閑聊時,聽他們說隔壁村有個老郎中特別厲害,一些疑難雜癥在他那里通常就是幾副藥的事兒。

這下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于是就纏著他們給我講了老郎中之前治病的故事。聽完我的好奇心更大了,想著去拜訪他一下。

結果村民們一聽我要去找老郎中,就說:這老頭本事是大,可是脾氣也怪,不跟人說話,你可小心吃了閉門羹。

結果真如他們所說,老郎中并不歡迎我,可是抱著“滴水穿石”的念頭,我厚著臉皮隔三差五去一趟,去的次數多了,他態度也慢慢化了。

一次飯后,他跟我說,你跟在我邊學習吧。于是,我就開始跟在他屁后面學習,打下手。臨走時他還給我了幾個方子,說是他總結出來的驗方。

并指著一個治脂肪瘤的方子說:如果別的辦法都用了沒效果,就用它,脂肪瘤不過是一個個痰核而已,用上1斤白芥子就好了。

說實話,起初我并沒有把老郎中的話放在心上,直到后來到了一位脂肪瘤患者,才發現這方子的妙

這位患者是我朋友的親戚,的脂肪瘤已經做了兩次的手,但最后都復發了,甚至還從原來的幾個變了十幾個。

患者無奈之下,只好尋求中醫治療,來到了我這里。

仔細辨證后,開方:白芥子、茯苓、黃芪、黨參、丹參、香附、浙貝母、牡蠣。

結果如何呢?患者服用一個月,小脂肪瘤就癟了下去,效不更方,患者又服用兩個月,諸癥平息,脂肪瘤消失,為鞏固療效,讓患者繼續服用半個月。隨訪,未見復發。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從表面上來看,就是一種疙瘩,長在皮下面,有的是在頭面部,有的在脖子,還有的在后背、部等一些脂肪比較厚的地方,上去的,會隨力,不疼也不,不紅也不腫,眼就能看得。

現代醫學做脂肪瘤,但是在中醫上看來,就是一個痰核。《丹溪心法附余》指出:“凡人頭面頸頰中有結核,不痛不紅不作膿者,皆痰注也。宜隨用藥消之。”

意思就是說疙瘩,其實就是痰氣互結所形的。在我們的皮之間是有一層筋的,里的氣和津都要從這里經過,然后輸送到全

但卻因為各種原因,氣滯或寒凝,使得氣和津全都堵在那里,往前走不了了,結果原本有用的津,日久堆積,卻變了痰濁。

再加上有些人本就比較重,氣滯裹挾著痰,越堵越大,越堵越多,在皮表面就會形一個個凸起。

那怎麼辦呢?要想解決患者的問題,就需要以化痰為主,兼以補氣行氣,活化瘀。

既然如此,下面就來看看,方中的用藥思路:

白芥子是中醫祛除脂肪瘤的一把利。它的氣很沖,每一次出場,都能到它的盛氣凌人,這也是它最有力最尖銳的武,可以快速地分毫不差地攻皮里外這個地方,把里面的痰豁出去。所以朱丹溪才會說:“痰在脅下及皮里外,非白芥子莫能達。”

茯苓可以健脾祛,把我們里的氣先吸附過來,在通過其利尿的功效,將濁從小便而出,加上茯苓平,本就無寒熱之偏,所以利水之余而不傷正氣。

黃芪和黨參都屬于益氣類,但作用不完全相同。黃芪除了補氣,還能固表,鞏固人的“保護罩”,外界的風、寒、暑、、燥、火等邪氣就不能輕易的侵犯人了。

黨參質平和,是一種“雙管齊下”的角,除了補氣外,還兼之效;當歸有養的作用;川芎可以活行氣,讓當歸補進來的順利流,補而不滯。

丹參,有“一味丹參散,功同四湯”得說法,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丹參的作用,跟四湯相似,即能破瘀,又能補新;香附氣分、分,有活化瘀,疏通經絡的功效。

貝母有川貝和浙貝之分,方中所用的貝母為浙貝母,它是一味化痰散結的中藥,對于包塊就可以用浙貝母來堅散結。

牡蠣不僅可以把凝聚的痰濁往下順,還可以堅散結,把包塊給它化掉、散掉。

臨床多年,我始終明白:我學醫的目的,就是為了幫助更多可憐的患者,花冤枉錢,走冤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