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科日常診療病人,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我的病嚴重嗎?要吃什麼藥,吃多久才會好?”一些長期病困擾的老病號,或者近期染新冠之后一直未能緩解的病人,認為長期使用中藥調理比較穩妥。然而他們對于堅持用藥心存疑慮,擔心會出現不良反應,不了解長期使用中藥可能帶來的問題。中藥能夠長期使用嗎?答案是可以。不同的中藥配伍治療的疾病不同,對于存在肝腎虧虛、氣不足的人群,一般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長期使用一些滋補肝腎、補氣的中藥,如人參、紅棗等,療程為3個月。然而,藥的使用應在中醫辨證的指導下進行,避免私自使用藥,以免影響治療效果。

然而,并不是所有藥都可以長期使用。一般來說,藥通過腎臟排泄,對于一些帶有毒或藥較強的中藥,如蒼耳子、馬錢子等,長期使用可能會損害肝臟,導致脾胃功能阻,引起食不振。因此,這類藥的使用時間一般不超過1-2周,不適合長期使用。一旦疾病得到控制,應立即停藥,以避免對產生不利影響。

中藥的毒副作用是否存在?通過閱讀以上容,我們應該有了一定了解。既然是藥,都有一定的毒。任何藥使用時間過長,都可能產生毒。比如前些年引起爭議的藥肝損傷或腎損傷,問題并不在于藥,而在于使用藥的人。舉個例子,我曾經遇到過一個病人長期使用龍膽瀉肝丸,吃了十幾年,每天都吃,結果腎小管功能損。還有一些病人自己在家制作瑪卡酒,認為瑪卡對腎功能有益,但幾個月后卻導致肝功能損傷。去年,我還到一個農學專業的患者,自認為對草藥非常了解,天天喝草藥煎湯代水,為了保護肝臟,結果卻損傷了肝功能。無論藥再好,都應該用于治療疾病,而不是用于正常的上。當出現問題時,使用中藥治療,有兩種可能的結果:1、藥對癥,逐步恢復。這個過程可能只需要幾天、幾周,或者長達半年。一旦調理好了,繼續使用中藥會破壞原有的平衡,可能導致新的問題出現。2、藥不對癥,導致問題加重或病延誤。這時應及時停藥,并調整用藥方案。因此,沒有必要長期使用中藥。長期使用會導致一定的副作用,如全乏力、神不振、全疼痛等。如果患有某些慢病,不想使用西藥,希通過長期使用中藥調理,應遵醫囑使用藥

中藥在哪些況下會對人傷害?當使用含有特殊分的藥時,就會出現問題。什麼是特殊分呢?比如含有烏頭堿、馬錢子堿等毒分,例如含有重金屬分的朱砂、雄黃,以及現代藥理學證實有毒副作用的分,如吡咯烷類生堿(對肝臟有損害作用)、馬兜鈴酸(對腎臟有損害作用)、蒽醌類(對腸道有損害作用)等。還有一些有一定毒的中藥,如廣防己、關木通、川烏頭、雷公藤等,無論是直接煎服還是制藥,都不可以隨意使用。此外,一些民眾自行購買中草藥、中藥,不了解使用劑量和療程,隨意使用,可能導致藥過量,給肝臟、腎臟帶來過大的代謝力,同樣可能導致問題出現。通常來說,中藥的使用時間最佳選擇是上午9時和下午3時左右,這是人吸收藥的“黃金時間”。然而,不同藥的中藥有不同的服藥時機。對于治療虛癥和腸胃病的中藥,應在飯前30~60分鐘服用;而對于治療心肺病和其他一般疾病的中藥,通常在飯后30分鐘服用為佳,以避免藥對腸胃產生刺激,減副作用的發生。助消化或對腸胃有刺激作用的中藥,也應在飯后服用;而補益藥和瀉下通便藥則適宜在飯前空腹服用。其中,通便藥如大黃、火麻仁等,應在早晨或白天服用,避免在睡前或夜間服用;驅蟲藥應在早晨空腹服用,而安神藥則適宜在睡前服用。

總之,中醫科日常診療病人時,應注意中藥的使用時間和劑量,并遵循醫生的指導。中藥的長期使用并非必要,可能會帶來一定的副作用。特殊分的中藥和不正確的劑量、服用方式都有可能對人傷害。因此,在使用中藥時應謹慎,并遵循醫生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