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篇文章中,我們已經討論了如何選擇牛,而今天我們將探討中醫眼里的牛。許多中醫不贊飲用牛,認為牛有寒涼質,容易傷害人的脾胃功能。特別是對于尚未發育完全的兒,經常飲用牛會導致脾胃虛寒,進而影響健康。因此,許多中醫醫生建議人們不要喝牛

近年來,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以及國外飲食文化的影響,牛為每個家庭的營養補充品。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對牛的需求更是沒有停止過。中醫文獻中對牛的記載非常富,《名醫別錄》記載牛有微寒質,可以補充虛羸,止下氣。《千金方》記載,牛味甘、微寒,可以與生姜、蔥白一起使用,用于治療小兒吐、補勞。《本草拾》記載,牛能夠生食,有利于人降火,有冷補作用,潤澤并止。《本草綱目》記載,牛可以治療胃部反熱引起的嘔吐,補益勞損,潤澤大腸,除黃疸,老年人煮粥非常有益。通過以上列舉的中醫古籍對于牛的記載,我們可以看出牛是一種微寒的飲品,其主要作用包括補虛損、益肺胃、潤腸止等。

然而,現在很多人對于牛是否適合長期飲用產生了疑問。中醫強調平衡,牛的補益效果要分清楚它補的是什麼質。牛偏向于補充虛和津不足的問題,因此對于機不足、津虧虛的人來說,牛非常適合。然而,由于牛偏寒偏涼的質,很多中醫不贊喝牛,尤其是那些偏向于扶醫學理論的中醫醫生。另外,關于牛對脾胃的傷害還有一種解釋來自《本草拾》的記載:牛與酸質相反,會在胃中形結塊。現代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當牛與檸檬或其他酸味食一起食用時,牛會凝結塊狀。胃中含有大量胃酸,如果飲用牛胃中會立即凝結塊,這樣就很難被消化吸收,最終導致胃部積滯而引發疾病。因此,這也是中醫不贊喝牛的另一個原因之一。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總結出一些人群不適合飲用牛:首先是脾胃虛寒、大便不形的人群。脾胃的運化吸收依賴于脾的氣,中醫強調形、化氣的理論。如果氣不足,脾胃無法化生氣,本脾胃虛寒氣不足的人群飲用寒涼的牛會進一步加重寒涼的影響,導致脾胃損,最終出現氣不足引起各種癥狀和疾病。因此,對于一些人來說,喝牛會導致腹瀉,這說明他們本就有脾胃虛寒的質。有人可能會反駁說,喝牛引起腹瀉是因為糖不耐,這是對的,確實糖不耐的人群容易腹瀉。但如果你讓一個糖耐的人一次喝下500到1000毫升的牛,同樣也會導致腹瀉。我自己就是糖耐的人,而且很出現腹瀉的況,但有一次喝了1升的牛后果然出現了腹瀉。

其次,不建議在空腹時飲用牛。大多數人將牛作為早餐飲用,但這是不正確的。經過一整夜的睡眠,胃中幾乎沒有食,胃充滿了胃酸。此時飲用牛會與胃酸和蛋白質凝結塊狀,影響吸收和消化,引發胃部脹痛、飽脹等癥狀。因此,牛應該在非空腹時或者晚上睡前飲用。

對于脾胃虛寒的人群,尤其是兒,如何正確使用牛呢?首先,牛絕對不能冷飲,特別是新鮮牛剛從冰箱取出時,不要立即飲用,最好加熱后再飲用效果更好。其次,可以像前面所說的那樣加三片生姜與牛一起煮開,這樣可以使牛的寒涼質得到限制,并且降低牛的寒涼特

總之,牛并不適合所有人群。中醫認為牛有補虛損、益肺胃、潤腸止等作用,但其寒涼質使得很多中醫不贊飲用牛,特別是那些偏向于扶醫學理論的中醫醫生。對于脾胃虛寒的人群和兒,正確的使用牛非常重要,避免冷飲、加熱后飲用、與生姜一起煮開等方法可以降低牛的寒涼質,更好地發揮其營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