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作為一門醫學,既可以簡單易學,也可以復雜深。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人喜歡中醫,并且在不自覺中就為了中醫大夫。這也是中醫獨特之,它容易門,易于學習。為什麼這麼說呢?實際上,學會中醫只需要掌握四個要點。

首先是要理解學說。被一些人誤解,實際上就是事的對立統一,萬事萬都不離開。這就好比我們看人,一眼就能看出是男人還是人,老人還是孩子,善良還是邪惡,到天熱天寒和人冷暖。如果掌握了這個基本概念,再去理解中醫的疾病,其實和觀察人沒有太大的區別。絕大部分疾病都很簡單,就像區分男一樣,一看就能知道。而復雜的疾病需要進行一些更加深的分析。掌握了這個理念,就算是門了。所以,張景岳說過:“察按脈,先別。”就是本方向,是指南針,只要認準了,就不會迷失方向。

其次是要掌握經絡學說。是大方向,而經絡則是帶路黨。將人看作一個球或者西瓜,從到外、從外到,將其全部劃分出來,有多種方法呢?一種方法是從球皮上劃線,就像地球儀一樣,知道方位。另一種方法是從部劃線,可以進行推測。還有一種方法是外連接的線。或者可以將其比作從外到分層剝開桃子或洋蔥,一層一層地。通過這樣的方法,我們就能理解六經的特點,太明、太、厥各自有各自的標志,可以從到外或者從外到,逐步深了解。掌握了這個理念,就能夠理解傷寒的治療方法,只需要多看幾遍,就會心領神會。所謂“原文不用背誦,也能知道個道理”。這時候,按圖索驥,比葫蘆畫瓢,見什麼學什麼,就能夠開出有效的方子。比如,病人口苦咽干目眩,其他不需要問,不需要檢查,直接套用證,就不會出錯。這種經方的模式,直接套用就能夠發揮作用。即使套錯了,病人也不會埋怨。實際上,很多疾病需要來回觀察,即使是專家教授也未必能夠治好。這種思想引導著很多人積極研究中醫,進行中醫實踐,開發中醫方子。

第三個要點是按圖索驥,即套用方劑。中醫經方經久不衰,古方今用,只需要套用就能夠達到世界聞名的效果。如果再加上一些思考,提高自的學問水平,就更加厲害了。所以,只要掌握了套用的方法,也能夠治療疾病。這一點導致中醫特別是基層醫生或者民間中醫非常盛行,這是必然的。學會了就能夠應用,常見病能夠套用治愈,這和現代醫學中的一些簡單科普知識如染導致拉肚子,使用黃連素片或諾氟沙星一樣,普通老百姓都能夠掌握。中醫有一門課程做方劑學,通過學習這門課程,可以延到很多經方和驗方,這些知識不需要深鉆研,只需要套用就可以。比如,如果了解了腎虛,就可以使用六味地黃丸進行治療;如果緒不好,可以使用逍遙丸;心慌氣短可以使用參麥飲;疲乏無力可以使用補中益氣丸等等。只要了解了這些方子,就可以開藥治療。方子的制作也非常簡單,只要獲得行醫資格,就可以學會,甚至兒也能夠背誦。這個學習路徑并不復雜,功率也非常高,因此很多方子都是幾千年來經驗富的名方。

最后一個要點是要掌握一些中藥知識。常用的中藥一般都不稀奇,來自于植,多數是草和樹皮,這些東西比較容易記憶。只需要在公園里走一圈,或者在農田里走一圈,聽聽老人的講解,閱讀一些書籍,一個人就能夠了解五六十種藥材并不是難事。而且,很多藥的單方就能夠起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公英可以清熱解毒,可以治療腺疾病;板藍可以解咽毒;大黃可以治療大便干結;人參可以補益;馬齒莧可以治療痢疾等等。對于一般人來說,記住一百、十種藥并不困難。有了這些思想,理解了學說,掌握了病位,方向沒有錯。有了方子,按圖索驥,填對了就沒有問題。有了藥據功效進行應用,使用起來也沒有問題。實際上,如果不是到行醫規范的限制,中醫師被納醫師序列,很多人只需要學一點就能夠掌握中醫,中醫人就可以遍布全球。如今,由于中醫容易學習,容易門,仍然有很多人在法律監管之外進行中醫實踐,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如今大學畢業生不會看病,核心原因還是基礎知識掌握不夠。有人說,中醫很難,不可能這麼簡單,實際上,人的疾病千差萬別,中醫只是其中一種治療手段,而且復雜和簡單的比例也可以進行分類。如果能夠有三的疾病是簡單的,那就足夠了。而復雜的疾病可以給其他人來治療。這樣一來,在這個廣闊的地球上,甚至在中國這樣一個龐大的國家中,可以自由地施展醫。畢竟,醫本來就是相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