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險大會診:針藥顯神威
張善堂張瓊林,是一位中共黨員,祖籍安徽六安,1930年5月2日出生,是一位主任醫師和教授。張瓊林老師治學臨證已有60多年的經驗,總結書《臨證碎金錄》積張氏父子三代的"從醫為民,誠治病"之大,為當代又一位杰出的醫學家。1980年4月30日下午,他突然接到了政府組織的某醫院全院大會診的邀請通知書。這次會診的患者是一位戎馬一生,戰功赫赫的老軍,名劉某某,男,已經77歲了。他冒已經遷延了一個多月,之后出現了無痛尿的癥狀,再之后進行了腎盂逆行造影檢查,但因為機械故障,手時間延長到了2個小時。本來就虛弱的老人,在手中遭了折磨,導致力日益下降,腹部也出現了麻痹腸梗阻的癥狀,保守治療無效,而手的風險又很高。老人今晨已經神識昏蒙,氣息奄奄,于瀕死狀態。只有80/50mmHg,心率也不齊,已經下發了病危通知書。會診中出現了兩派意見:一派認為應該轉院,但擔心無法到達目的地;另一派則主張手,但又擔心手風險太高。家屬對這兩種意見都不接,最后要求服用中藥觀察,一切后果自負。其他西醫同道聽到這個決定后表示贊同,而我則猶豫不決。院長指示說:“想要取得高峰,就要冒險!家屬已經表態,張先生請擬方吧!”于是,我擬定了以下治療方案:首先是炒萊菔子50g(實際只有40g,后來了解到是被膽小的藥師扣掉了10g),元明20g(沖服)。其次是野山參15g,制附片12g(濃煎備用)。然后是麝香1g(臍),再加上太乙藥袋1個外熨腹部。最后是針刺療法:服藥后半小時針刺雙足三里位,中刺激,留針15分鐘。上述治療方案在當晚23:50開始實施。兩個小時后,患者放屁6次,腸鳴音微微可聞。凌晨6點,排出了多次大便和尿,達到了一小痰盂的量。老人的腹脹減輕了一大半,的聲音也漸漸停止。但是,他出現了心慌、氣促、額頭出汗等虛的癥狀,隨即我囑咐他頻繁飲用參附湯,一個小時后況有所緩解,稍后他喝了半碗稀粥(這是他5天來第一次進食),之后就進了酣然睡的狀態,一直到下午14點,當主任醫生們第二次查房時,他才醒來。他的神狀態明顯好轉,但仍然非常虛弱。專家組里的西醫們無不驚嘆于中醫和中藥的神奇效果。之后,我又據開胃醒脾、理氣通腑的原則,加了香砂枳湯配方,加了萊菔子、元明、生麥芽、炒山楂和炒干姜等藥材,替服用。同時配合針刺、溫熨、按和調理等方法,經過11天的治療,患者功康復出院。這次會診的病例證明了中醫傳統的針藥并用療法的重要(最后查明,患者的尿是由前列腺結石引起的)。張錫純制作的硝菔通結湯,專門用于治療“大便燥結不通,兼羸弱者”,是三承氣湯的變法。原方使用鮮蘿菔五斤(2500g),切片分批煮,然后再用煮蘿菔,反復多次,取沖服元明四兩(120g)。我認為這并不是必要的,“邪去正自安”,只要正常進食,就會自我補充所需。因此,我干脆改用行滯下氣,消痰消積的萊菔子,效果比蘿菔更好。張瓊林還囑咐說:“如果大便已經通暢,但臟虛弱得無法進行通便的人,可以加參數錢。”這個病例改為替服用參附湯,效果更好。方劑雖然來自古人,但藥必須出自我手,學習他們的方法而不是固守方劑,這是醫生必須備的靈活。回憶起1963年第10期《中醫雜志》的報道:使用蘿卜子五斤和芒硝五兩(沖服),治愈了一例75歲的老婦人的腸梗阻。這真是醫學史上的奇跡,雖然難以置信,但卻證明了一旦方證相符,疴疾往往迎刃而解,這并非是虛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