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去看中醫的時候,常常會聽到醫生說“上焦有火,下焦有寒”。那麼,什麼是上焦和下焦,火和寒又是什麼意思呢?“三焦”是中醫理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最早見于《黃帝經》,是五臟六腑中最大的“腑”,與“心包經”有關。它包括了“上焦、中焦、下焦”三個部分。中醫據溫病發生發展的規律和癥狀變化的特點,將上焦、中焦、下焦作為中心,對溫病過程中的各種臨床表現進行綜合分析和總結,以區分病程階段、識別病變化、明確病變部位、歸納證候類型、分析病機特點、確定治療原則并推測預后轉歸。上焦和下焦的概念是從“三焦”中引出來的。

那麼,什麼是三焦呢?悉中醫經絡的人都知道手三焦經。除了心、肝、脾、肺、腎五臟,和小腸、膽、胃、大腸、膀胱這些臟腑,也提到了三焦。三焦的劃分是指上焦、中焦和下焦。它們是六腑中的一部分,是對人部位和臟的特殊概念。據三焦的劃分,將人劃分為上、中、下三個生理病理區域,將人的重要分別歸于這三個區域。三焦有通行元氣、水谷和水的功能,這些功能的發揮是以一定的形質為基礎的。但是,這種形質并不是一個的臟組織,而是對一些臟組織及其功能的概括。因此,三焦可以說是一種無形的存在,形象地說,三焦就是人軀干的一個大通道。經絡主要分布在四肢上,走的是雙向兩車道;相比之下,三焦在人軀干上走的是雙向八車道。所謂“部位三焦”的說法認為,三焦并不是一個獨立的臟腑,而是用來劃分人部位和臟的特殊概念。

三焦有三個主要功能。首先,上焦主要負責通行元氣,它的功能類似于霧彌漫,灌溉和溫養全的臟腑組織。上焦主要指的是中的心肺,心主的運行,推在全;肺主氣,主宣發肅降,將水谷氣散布到全。因此,上焦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分布水谷微(氣)。其次,中焦主要負責運化水谷,將其轉化為營養質和氣。中焦主要指上腹部的脾和胃,胃主要負責腐,脾主要負責運化,肝膽主要負責疏泄,并分泌和排泄膽來幫助消化。因此,中焦有消化、吸收和轉運水谷微以及產生氣的功能。最后,下焦主要負責傳導糟粕,排泄廢。下焦主要指下腹部的腎、膀胱和大小腸。下焦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傳導糟粕,排泄二便。

上焦有火、下焦有寒的主要問題是中焦堵塞。只有打通了中焦,上下焦才能暢通,氣循環也才能形完整的回路。因此,打通任督二脈就顯得非常重要。為了調理和疏通三焦,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拍打手臂上的手三焦經絡。手三焦經絡在一側有23個位,其中13個位分布在上肢的背部,10個位分布在肩頸頭部。每天晚上睡覺前,用左右手從對側肩膀開始,沿著胳膊外側的三焦經絡走路線,往下拍打。作可以快慢一樣,一直拍打到手腕。可以稍微用力,以達到震經絡的效果。每次至拍打八分鐘以上。拍打之后,再按三分鐘,效果會更好(是三焦經絡的原它可以將氣引導到手上,只有這樣,才能夠疏通整條經絡)。拍打的方式并不會立即見效,需要堅持才能看到效果。此外,還可以通過艾灸的方式來疏通三焦經絡。有人分了他的經驗:“我個人覺,艾灸非常有效!我艾灸池兩周,不僅手腳冰涼的況得到了改善,心也變得更舒暢,而且還明顯瘦了。因為三焦主管緒,也主管水條達,并且改善末梢循環,這些都與艾灸有關。你也可以試試,在手背一側的腕橫紋上。我是每邊各灸10分鐘,然后灸10分鐘關元......”

總之,三焦在中醫理論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們分別負責通行元氣、運行水谷和水。如果三焦不通暢,會導致全,產生各種癥狀。通過拍打手三焦經絡和艾灸等方法,可以促進三焦的疏通和調理,維持人的健康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