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心腦管疾病中非常常見的病癥。如果長期不予以關注,它可能對心臟、大腦、腎臟等多個靶不可逆的損傷。特別是秋之后,氣溫的晝夜溫差越來越大,一場秋雨一場寒,也容易出現忽高忽低的況。高通常起病匿,許多患者多是在檢中才發現,并且病程較長。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高并沒有被歸類為一種獨立的疾病,而是屬于“眩暈”的范疇。換句話說,中醫能夠治療高,并且效果非常好。高常見的癥狀包括頭痛、頭暈、注意力不集中、四肢麻木、悶、乏力等。大多數高患者屬于“肝型”的病機。據中醫的理論,這種況往往是由于“下焦虧虛”,也就是腎虛弱,導致呈現出上實下虛的狀態。當上實癥狀較重時,患者可能會出現頭暈沉重的現象,而下虛癥狀較重時,患者可能會出現腰膝酸、乏力氣短等現象。

中醫是如何治療高的呢?中藥對人的調理是一個整的過程,而不是靶向的治療。在選擇中藥時,中醫師通常會選用能夠讓達到平衡狀態的藥。舉例來說,如果熱氣過多,就會選擇清熱的中藥,例如金銀花、黃芩、黃連等;而如果氣過多,就會選擇白、茯苓等藥。換句話說,中醫治療高并不像西藥一樣只關注數值的降低。中醫的目的是通過調理,讓達到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從而使自然穩定下來。降低只是中醫的副產品,而不是其主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