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名楊某的男患者,55歲,來自廣西,他的面部頰部和鼻部一年前開始出現紅腫、瘙皮的癥狀。經過各大醫院和診所的治療,外用藥膏和服中藥都無效,這些癥狀嚴重影響了他的生活,甚至無法出門談生意,讓他非常苦惱。他的面部輕微紅腫,皮和瘙,有輕微口干,但大小便正常。醫生決定給他開枇杷清肺飲、瀉白散和溫清飲加味的方子。

但是復診后患者的癥狀卻加重了!皮損部紅腫嚴重,甚至累及上眼瞼浮腫。醫生開始思考出現這種況的原因,即使初診的方子無效,也不應該導致浮腫加重。經過反復推敲,醫生想到了麻黃在治皮病中可能會導致火郁發。同時,醫生又想到了葛湯,這是一種中藥方劑,可以用于治療明表病。患者雙顴骨部及眼皮紅腫,可以理解為緣緣面赤,發紅嘛。這就是滿臉通紅用葛湯的原因。

于是,醫生順著這個思路為患者重新擬了方子:葛湯合白虎湯和瀉白散,加味麻黃、桂枝、白芍、葛、甘草、石膏、知母、地骨皮、桑白皮、枇杷葉、徐長卿、牡蠣等。患者服藥一周后咨詢醫生是否需要繼續服用幾副鞏固。醫生驚訝地發現患者已經痊愈!通過照片看出,皮全部好了。

通過這個案例,醫生深刻地會到了什麼是“方藥對癥,效如桴鼓了”!醫生坦言自己之前對于皮病患者的用藥思路有所偏差,通過此案,他終于突破了自己的錯誤思維,并認為值得同行參考。暫且不分析這個患者的用藥思路,就是清熱涼,活消腫,或清肺熱,肺主皮嘛。那麼運用瀉白散或枇杷清肺飲是再正常不過了,也是治面部皮病包括痤瘡的常用方劑。那麼為何合方葛湯以后效果如此明顯呢?就是明郁熱,不得宣發,加葛湯后正好起到宣發郁熱的作用,故而效如桴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