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某某,一位67歲的,來自鄭州,沒有過敏史。2021年3月26日初診,主要癥狀是間斷心悸已經持續了5年,并在過去14天加重。在5年前緒激后出現了心悸和悶,但沒有規律地服藥治療。過去14天,緒激后心悸的癥狀比以前更加嚴重,發作頻率增加,伴有悶、偶爾頭暈、易出汗、納眠可、小便頻繁和大便不暢的癥狀。

既往史方面,有高病史已經超過10年,并口服替米沙坦控制為130/80mmHg。中醫診斷為心悸病的痰熱擾證,治療方法是清熱化痰,養心安神。初診方藥是于2021年4月6日開始使用的。

在二診時,服藥后心悸和悶有所改善,但仍有頭暈、易嘆氣、緒激后易出汗、心悸悶、胃脘部不適、怕冷、腳冷、乏力、關節疼痛、納食可眠差,睡困難、小便頻繁和大便不暢的癥狀。舌質為淡紅,苔黃膩,脈沉細。

理方面,據二診況,于2021年3月26日將方劑改為竹茹30g,去生姜,加黃芩12g和干姜10g。中藥方每天一劑,使用機煎藥后口服。據病分析,患者已經出現間斷心悸5年并加重14天。據中醫學的四診合參方法,診斷為痰熱證。由于患者是中老年,飲食勞累,思慮過度,脾土常虧,脾生痰,痰生熱,流注諸經,擾及心,表現為悶和心悸。痰熱上擾清竅則導致頭暈;熱壅滯腸道則導致大便不暢。治療方法是清熱化痰,養心安神,方藥使用溫膽湯加減。在方劑中,陳皮辛苦溫,有理氣行滯、燥化痰的作用;炒枳殼降氣消痰;半夏溫化痰濁、寬降逆;竹茹清熱化痰;茯苓健脾滲,以杜生痰之源;茯神合茯苓寧心安神;龍骨、牡蠣重鎮安神;天麻平肝息風降;桑葉則有益、涼的作用,能夠下氣益,因此可以治療虛寒熱和熱出汗;丹參清熱安神,化瘀通經;炙甘草則能調和諸藥。二診時,心悸和悶癥狀有所改善,繼續使用前方,并增加竹茹的清熱化痰作用,黃芩的清熱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