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健脾,和胃止痛是一種中醫治療胃脘脹痛的方法。一名21歲的患者,自述胃脘脹痛已經持續了2年,可能是由于飲酒引起的。近一個月來,癥狀加劇,近兩年來經常到胃脘脹痛,平時不敢多吃,稍微多吃一點就會到脹痛不舒服。每天都到胃脘脹痛,以脹為主,還有痛的覺。的食正常,但不敢多吃和吃涼的東西。每天早晨到口干口苦,一直持續到中午,睡眠不足而多夢,月經周期正常,經前雙脹痛。近半年來月經量減,經期只有3天就結束,大小便正常,舌苔薄白,脈搏沉細。

據病分析,的病機是肝郁脾虛,胃氣不和。因此,治療應該以疏肝健脾,和胃止痛為主。醫生開出了以下方:當歸15g,白芍15g,柴胡12g,云苓15g,炒白15g,香附12g,枳殼12g,佛手12g,太子參15g,砂仁5g,川芎12g,薄荷12g,陳皮12g,甘草10g。這些藥需要水煎服用,總共需要服用7劑。

第二次就診時,患者服用藥后,胃脘脹痛和口干口苦的癥狀完全消失。醫生繼續開出之前的方子,每隔一天服用一劑。除了口干口苦、舌燥因為津虧虛外,氣瘀滯也可能阻礙津上輸,這是其中一個原因;阻,蘊同樣也會阻礙津上輸,這是另一個原因;氣虛無力運化水津上輸是第三個原因。因此,當遇到口干舌燥口苦的況時,不能簡單地認為是津虧虛。要診斷口干舌燥的原因,重點要觀察舌苔的況:舌質紅苔表示虛有熱,苔或花剝舌表示虛,舌無苔表示胃大虧。如果舌質正常,苔黃膩、白膩或薄膩,即為盛或熱,而不是津虧虛。濁、熱無論產生于哪個臟腑,都會導致口干舌燥。這種邪通常是,無論是有形的痰還是無形的濁,都會阻礙氣機的正常運行。如果遇到口干舌燥是由這種邪引起的,再使用滋的藥,只會雪上加霜。在臨床上,常常會遇到患者同時存在質或某個臟虛,以及阻的況,這就需要仔細辨證,分清主次輕重。治療上要重點把握二者之間的關系。對于虛和邪都需要治療,或者兩者都不嚴重的病,可以選擇藥如山藥、蓮子,同時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