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某,男,47歲。患有肝化已經6年,同時出現腹脹的癥狀。西醫診斷結果為肝化腹水,曾兩次住院治療,先使用利水藥,然后進行腹水排除。目前的癥狀表現為腹部膨脹明顯,臍眼突出,青筋暴,畏寒肢冷,頭頸臂等部位出現蜘蛛痣,同時伴有低熱口飲、飲水后腹脹加重、便、尿量減且呈紅,舌苔黃糙膩,舌質淡胖,脈搏細弱而沉。中醫辨證結果為脾虛衰,水滯聚于中焦,隧絡阻塞,瘀熱與水互相堵塞。針對這一況,醫生給他開了一方藥方,包括紅參、黃芪、白、炮附片、干姜、陳葫蘆、生大黃、大腹皮子、枳實、蟲筍、廑蟲、澤瀉、赤芍、茯苓皮、茅。服用了14劑藥后,小便量從每天500毫升增加到1500毫升,大便每天瀉3次,腹脹明顯減輕,腹水逐漸消退,食恢復。再服用了14劑藥后,大便每天2次,小便正常,腹圍減至80cm,癥狀明顯改善,治療方案改為補中益氣活。復查肝功能發現一切正常,隨訪一年后,病良好。這個案例說明了肝化腹水既是脾虛弱、中氣不足的表現,也是瘀熱阻塞與水互相阻礙的表現。因此,采用溫補脾,大補元氣和清熱排水,活化瘀的綜合治療方法,使用人參、附子、黃芪、干姜、白和大黃、瘙蟲、蟲筍、赤芍、茅等藥的配伍,以寒熱同爐,補瀉并用,取得了顯著的效果。這證明了中醫理論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并能夠應用于現代疾病的治療。(注:以上僅供參考,請勿自行使用,如有需要請咨詢專業中醫師)(上述圖文源自網絡,僅供參考,用藥量需要據病嚴重程度確定,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