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有一句古老的諺語:“瘀生百病”,這意味著一旦阻,氣無法暢通,就會產生瘀。早期癥狀可能只是高、失眠、悶等,但到了后期,可能會演變冠心病、結節、心絞痛等心腦管疾病。那麼,如何知道自己的是否有瘀呢?這里有一個簡單的小方法,就是照鏡子,觀察舌面是否出現青紫斑點,特別是舌下的兩管是否變發黑。如果出現以上況,就需要留意瘀化解了!

然而,很多人誤以為一旦出現瘀就要立刻使用活化瘀的藥,比如府逐瘀丸、復方丹參滴丸等。但事實上,使用一段時間后發現效果并不理想,反而瘀況越來越嚴重,也變得更加虛弱。這是因為活化瘀的藥通常是通過促進氣流通的方式來調理,但這種方法會極大地傷害我們的元氣。氣能夠攜帶運行,一旦氣虛無力,就會變得緩慢,最終甚至停滯不,形。瘀的形與氣虛有著切的關系,因此在這種況下再傷害氣,就好比在傷口上撒鹽一樣。因此,補氣才是最徹底的化瘀方法。補氣化瘀可以從源上消除瘀,可謂是斬草除

對于這種況,可以考慮使用補還五湯作為基礎方劑,它出自活化瘀第一人王清任之手,有補氣活的功效,主要針對氣虛產生的瘀。另外,還可以據個人況進行調整。例如,當氣虛時間較長,無法代謝水氣較重,伴隨胃口差、進食后腹部脹滿,四肢乏力,大便稀形時,可以加茯苓、澤瀉等祛的藥進行綜合調理。

因此,當出現瘀時,不要急于進行活化瘀,而是要先搞清楚病因。不過,氣虛瘀只是瘀證型的其中一種,以上容僅供科普參考,不有普適,如有不適還請及時就醫辨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