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阻型高是一種常見的中醫疾病類型。據中醫的觀點,痰是導致多種疾病的源,因此在治療痰中阻型高時,我們需要從脾肺手。與西醫不同,中醫強調癥狀而不是疾病本,高在中醫里被歸類為一種“眩暈癥”。據中醫的理論,眩暈癥可以分為四種類型,包括痰、氣虛、虧和虛。因此,中醫在治療高時需要的病進行分類。

舉個例子,這位來就診的51歲患者楊大年于2022年8月9日首次就診。他抱怨自己出現了間斷的頭暈、頭痛和頭蒙的況,已經持續了兩個多月。他的高是在10年前進行檢時被發現的,之后一直通過服用降藥來控制。然而,在2022年6月,患者突然出現了頭暈、頭痛和頭蒙的癥狀,偶爾還伴有悶、長時間氣、咽痛、口、小憋脹和大便急迫不形的況。患者晚上睡眠淺、夢多,早上起床時到疲倦,同時還伴有燥熱和多汗的癥狀。因此,他來找中醫尋求診斷和治療。

通過脈診,患者的脈搏顯示為沉、細、數;舌診顯示舌質淡紅,舌苔黃、厚、大、白膩。此外,患者還有20年的煙史,以及5年的脂肪肝和膽囊結石。據患者的癥狀和我的診斷,我確定他患有痰中阻型高,治療方向需要化痰和祛。因此,我給予他溫膽湯、平胃散的方劑,包括夏枯草、玄參、黃芩、黃連、竹茹、枳實、陳皮、車前子、清半夏、炒蒼、玉米須、石菖、合歡皮、遠志、茯苓、炒白、甘草、桑葉、厚樸花和黨參等草藥。共計7劑,以溫水煎服。

為什麼要使用包含20味草藥的復方來治療呢?主要原因是患者同時存在有5年的脂肪肝和膽囊結石,以及10年的高。因此,治療必須從本上手,深治療。首先,患者的病變部位實際上在大腦中,而病變的臟腑在肝和脾。肝屬于風木,其特點是主升,但是肝經氣機不暢會導致肝氣郁結變為熱,從而導致肝;另一方面,脾失健運會導致痰堆積,氣無法上升,從而引發眩暈癥狀。因此,在方劑中使用半夏和竹茹這樣的草藥,一溫一涼,以化痰和胃;陳皮和枳實可理氣;蒼和白可燥健脾;黃連和厚樸可行氣化;車前子、茯苓和玉米須可利水消腫、健脾和胃,控制痰的生;石菖、合歡皮和遠志可開竅安神;夏枯草、玄參和黃芩可清肝火、滋。綜合來看,這個方劑有去燥、健脾和胃、理氣、行氣、化痰、安神、滋的作用,整上解決了肝脾問題,從而使腦功能恢復。這樣的治療不僅可以降低,還能從源上解決上述癥狀。

患者治療后的結果顯示,頭暈、頭痛和頭蒙的癥狀消失了,咽痛也消失了,悶和長時間氣也不再發作,白天的燥熱和汗出減輕,大便也恢復了正常,但尿黃。從原來的140-160/90mmHg降低到了120-130/80-90mmHg,脈搏從88-95次/分鐘降低到80多次/分鐘。為了鞏固治療效果,方劑中增加了白芍和青蒿,以幫助清退虛熱,收斂,同時去掉了黃芩,將桑葉的劑量增加到40克。經過三次的復診,患者的癥狀已經完全消失,包括尿黃也恢復正常。因此,方劑需要調整,增加白芍和炒蒼,并去掉玄參和枳實,共計7劑以鞏固治療效果。

因此,不要忽視中醫對于治療高的作用。正確的方法和選擇合適的方劑可以改善病。此外,控制痰生是保持健康的關鍵,這也是中醫理論的科學依據。我是中醫老師游毅,擅長中醫治療心腦管疾病,包括耳鳴、耳聾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