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臨床經驗中,我曾遇到過許多患有息的病人,他們經歷了手卻又復發的痛苦,也見過剛被確診的患者對自己的病到迷茫。這兩類患者都值得同,一方面他們走了許多彎路,花費了不冤枉錢,還承了巨大的痛苦。另一方面,那些急需治療但卻束手無策的患者,他們的病日益嚴重。我最近遇見的一位患者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兩個月前,這位患者因腹部不適和消化不良被送進醫院檢查,結果發現他患有膽囊息、腸息和胃息,其中膽囊息已經達到8毫米,屬于典型的息質。當時醫生建議他馬上住院觀察并進行手,但手費用將近兩萬元,還不包括藥費和住院費等其他費用,這讓他十分為難。經過仔細考慮,他覺得還能再忍一忍,最終決定將錢花在孩子的學業上。然而,他沒有料到的是,現在他又出現了腹痛、腹瀉的癥狀,尤其是晚上有時還會出現腹痛和反流,這讓他夜晚輾轉反側難以睡。

在我看診的時候,我觀察到他的舌頭呈暗紫,舌苔黃膩,脈搏弦。除了疼痛之外,他還伴有食不振、吃不下飯,早上起床時口干口苦等癥狀。通過辨證論治,我為他開了一副方子:黃芪、烏梅、川芎、夏枯草、浙貝母、柴胡。患者看著方子驚訝地說:“大夫,雖然我不懂,但您這六味藥真的有效嗎?”經過一番解釋后,他半信半疑地與我告別。

結果,他服藥七天后,口干口苦和疼痛明顯減輕,腹瀉問題也有所改善。在持續服藥并鞏固治療兩個月后,他的疼痛基本消失,口干口苦幾乎察覺不到,息明顯變小,小到了5毫米,我決定調整方子繼續鞏固治療兩個周期。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實際上,在中醫的觀點中,息只不過是由痰和瘀的一種團塊。在正常況下,人的氣流通無阻,但當脾虛時,氣失調,水代謝異常,導致氣滯瘀,邪凝結。氣滯后津停滯,又會滋生痰邪長期滯留會化瘀,阻塞經脈,就像長時間未清理的管道一樣,形了息、囊腫,甚至瘤。

患者舌暗紫、脈搏沉是氣滯瘀的典型表現,再加上黃膩的舌苔表示還有熱,氣滯瘀與熱相互織,容易形。因此,治療的關鍵在于健脾益氣、活。這副方子是如何考慮的呢?

方子中的黃芪起到了關鍵作用,它不僅能強健脾胃,還能大補元氣,是對抗脾虛和氣虛的重要藥。由于氣能帶,所以在行方面也能發揮活化瘀的作用。川芎就像一位年輕氣盛的小將,上行巔峰,下達海,是中的氣藥,擅長于活行氣,起到保護的作用。夏枯草對膽經和肝經有作用,最突出的功效就是堅散結,清熱瀉火,能解決甲狀腺腫大的問題。浙貝母有苦寒的質,歸于肺和心經。它能清熱化痰、散結消癰的作用,在這個方子中使用可起到化和小腫塊的作用。柴胡則有疏肝解郁的功效,考慮到患者早上口干口苦,且有較大的力,所以使用柴胡進行疏肝解郁,退熱補。最后,烏梅則在整個治療過程中起到鞏固效果的作用,它酸的特不僅能夠噬惡,還能起到收斂作用,就像一張大網將已經被黃芪和川芎逮捕的痰瘀束縛住,再通過自的噬惡能力,將息消滅。

許多人問我,作為一個做了這麼多年醫生的人,名利未撈得太多,我追求的是什麼?我想說,首先一個以金錢和名利為首要目標的醫生不值得被稱之為醫者,我能夠走到現在,不是因為金錢,不是因為名譽,而是因為每一位康復的患者。畢竟,患者的健康才是醫生最大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