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是不是得向技低頭?反復心慌、查出心房,用頻消融恢復竇心律后,患者是否真的安枕無憂?我用一個真實案例向你證明。患者王士,來找我時已經58歲,雖然臨近花甲之年了,但在家是一點不想閑著,不僅忙家里的農活,還總是跟街坊鄰居一起到去做零活。

兩年前,王士在一次勞后出現了心慌的問題,活后還會加重,起初只是懷疑有些中暑,休息了一天就未重視。但心慌問題不僅沒有消失,還伴有悶、氣短,家人帶到當地的醫院檢查,心電圖結果顯示【心房】。這個問題說簡單點,就是心房的跳已經失去了原本的規律,在一些病變的影響下導致心跳呈現過快、或過慢、或無序的狀況。

當時醫院給出的治療方案是進行頻消融,這是一種讓電極進心腔,然后破壞發生病變的組織,以達到恢復正常心率的目的。王士在后確實恢復了正常心率(竇心律),但不久后還是復發了,為求進一步調理,患者特來求診。

再看看當時的況:心慌時不時的會發作,多有悶、頭暈、口干,平常睡眠質量也比較差,飲食消化、大小便還算正常。查其舌脈,舌暗苔白、脈結,是有典型的虛、運不暢的表現,而脈結也就反映出的心律失常。

而探究問題的源,其實就與患者年近六旬、臟腑逐漸虛衰、氣不足的問題有切聯系,也因此,雖然頻消融能解決表面阻礙心律的問題,但無法解決病源的不足問題,由此便使得問題有反復的可能。

在近六旬的年齡階段里,人的臟腑狀態往往于下狀態,容易氣不足,而這位患者在平日里又多勞,使得更傷。在這種狀態下容易發生什麼況呢?氣臟腑的營養、能量之源,氣不足,則心臟容易失去濡養,從而導致心律不齊、心悸的問題。而患者伴有的悶、頭暈、睡眠差、口干等問題也與氣不足關系切:氣虛、虛時,它們便沒有了前行工作的“勁頭”,這就容易積瘀、阻塞心脈,人就容易覺心口悶悶的,也就是悶;頭暈則可能是氣向上運行的力不足,要“爬升”到頭部就非常困難,頭部清竅失養便會發生頭暈等等。

綜合辨證王士的問題,問題便在于心不足、兩虛。因此,在治療上我們不止要使紊的心律恢復正常,還要滋,通復脈,而在這一方面,就要用經典名方【炙甘草湯】來臨證加減了。此方源于經典醫學著作《傷寒論》,有很好的益氣滋、通復脈的功效,在《名醫別錄》中也曾評價此方“通經脈、利氣”,直到如今依然是中醫治療心律失常的常見基礎方,在其基礎上進行臨證加減,皆有良好療效。

士在服用兩周后,自訴心慌癥狀已有所緩解,發作次數明顯有減,睡眠質量有所提高,未再發生悶、頭暈等問題,遂守方、稍加調整劑量。再下14劑,期間患者心慌問題未再發生,諸癥皆愈,此后守方穩固半年,未再復發。

總的來說,已至六旬的王士整狀態還是不錯的,但因日常的勞累、消耗過多,使得氣不足問題日漸嚴重,只要找好病,解決起來并不困難,這也是中醫的優勢。中醫治療心房不僅能恢復心律,更能治愈病,從本上解決心律失常的問題,讓患者真正安枕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