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腺癥,在傳統中醫里沒有特定的病名,但從癥狀上來看,屬于痛經、月經不調、不孕的范疇。這類患者通常表現為月經量大、經期延長、塊多、以及繼發和漸進痛經。舌質瘀暗或舌邊有多個瘀點,都是瘀癥的表現。西醫認為是子宮層引起的出,在子宮外壁間發生,而中醫則稱之為“離經之”,因此腺癥的基本病因病機在于瘀。盡管腺癥沒有下腹結塊的表現,但異位到子宮基層后,會導致層細胞大、增生,在B超上反映為點增。因此,在調理時,重點是以活化瘀散結為主要方向。治療方案中使用了大黃、三棱、牡丹皮、三七、浙貝母、貓爪草、連翹、神曲、白花蛇舌草、板藍、知母、麥冬等藥,通過這些分來活化瘀、化痰散結、清熱祛、養清熱。

一個醫案分:一位35歲的王士從初開始就有痛經,月經雖然規律但量大且塊多,暗。近幾年痛經加重,非經期也有下腹痛。檢查顯示子宮均勻增大,6.9cm×5.8cm×5.3cm,如同孕2余月大。況,中醫醫生辨證為瘀痰,因此通過調理化痰瘀、清熱、散結止痛的方法進行治療。經過一個月的調理,患者非經期下腹痛緩解,兩個月后痛經減輕,塊減,服藥4個月后復查,子宮恢復至正常大小。

對于腺癥患者,中醫醫生一般采取整調理的方法,抓住主癥兼顧次癥,讓患者的全癥狀都能得到改善;針對病灶,先控制不讓它增大,再慢慢小,腺癥自然而然也就消失了。#中醫##子宮腺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