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認為,十二指腸瘀滯癥屬于“嘔吐”、“胃脘痛”及“便”范疇。本病的病因主要是素虛,脾胃運化無力,氣滯瘀,病邪阻遏腸胃,導致不通則痛的癥狀。氣逆則會出現嘔吐,氣滯瘀會導致腹痛,運化無力則會出現食而腑氣不通的癥狀,氣虛則會導致溫運失司,氣運行阻。在發作期,中醫治療應以溫降通腑、和中化瘀、理氣止痛為主要治療方法。

主要癥狀包括面萎黃,形消瘦,脘腹脹痛,食嘔吐,胃中覺涼,大便結并伴有形寒肢冷。舌質暗淡,苔白膩而厚,脈沉弦細。

針對這種癥狀,中醫治療常用的方藥包括生大黃(后下),炒厚樸,炒枳實,芒硝(沖服),黨參,旋覆花(包煎),代赭石(先煎),姜半夏,陳皮,附片,補骨脂,黃(包煎),五靈脂(包煎),黃連,吳茱萸。

這些方藥的功用主要是溫降通腑,和中化瘀,理氣止痛。用法則是水煎服。在方解中,常選用經方大承氣湯合附子、補骨脂通里攻下兼以溫,旋覆代赭湯益氣和胃,降逆化痰,配黃、五靈脂活化瘀止痛,佐黃連、吳茱萸寒熱相配,降逆止嘔。

需要注意的是,各類所述配伍、方劑藥方、驗方,藥膳等必須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本文僅供專業中醫人士參考學習,不能作為方,請勿盲目試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