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我作為一名臨床醫生,通過中醫治療功地幫助患者治愈了前列腺炎,避免了不必要的手。治療疾病并非簡單地刀子,而是需要綜合考慮患者的。將患者不加區分地推向手室,這對醫學界來說是一種恥辱。

前段時間,一位患者來找我,他由于長期夜間工作以及飲食不良,出現了頭暈心悸、健忘失眠等癥狀,還出現了苔濁腹泄尿短等癥。經過醫院診斷,他被確診為前列腺炎。最近,他又出現了小便點滴難通的況。在問診過程中,我發現患者面帶倦怠,懶言不語,舌苔淡白,脈象弱。因此,我決定以補中益氣的方法進行治療。

我開了以下方:人參、白、黃芪、甘草、升麻、柴胡。患者在服用這些藥后的第二天,小便漸漸通暢,七天后所有癥狀都有所改善。患者后來問我:“為什麼中醫治療只需吃一周的藥就能治好,而西醫卻堅持進行抗生素治療,甚至推薦我做手?”我回答道:“西醫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療前列腺炎,但對于你的癥狀并不適用,而手只是一種盲目的做法。”

《素問·評熱論》中提到了人上部與下部虛損的癥狀,指出“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這明顯指出在臨床上有一些病癥表現在下焦,但是病源實際上發自中焦。

“溲便為之變”指的是大小便出現異常,包括淋濁、尿癃等癥狀。在大小便異常的同時,還可能出現四肢倦怠、氣懶言、腹脹便溏、食等癥狀,這都是由于中焦脾胃之氣不足所致。

首先,脾主運化,是清濁升降的關鍵。如果脾虛運化失職,就會導致食、腹脹便溏。

其次,脾虛無法輸于四肢,導致四肢無力倦怠,同時出現氣懶言的癥狀。

此外,脾氣下陷,無法固攝,會導致小便頻繁,甚至失

最后,脾虛導致清濁升降失常,清不升,濁不降,從而出現小便癃閉不通的況。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溲便為之變,并非全部病癥都在下焦,確實有一些病癥是由于中氣不足所致的。在這種況下,我們需要注意舌苔和脈象。氣虛的證候表現為脈象弱無力,舌質淡紅或淡白,苔白或缺乏苔。如果脈證和舌證相符,就可以得出判斷。

這個方子使用人參、白、黃芪、甘草等藥來調補脾胃,使用升麻、柴胡來升揚下陷的氣。脾能健運,自然可以調節上下氣機的升降,因此這個方子有通、、開、固等多種作用,有人稱之為“雙向調節”。

“雙向調節”的概念說明了補中益氣的作用是可行的,但是補中益氣之所以能夠雙向調節,還是要以中氣不足的證候為前提。如果沒有這個前提條件,補中益氣就會對所有的淋濁、尿癃、尿頻產生雙向調節的效果,這樣可能會導致治療延誤。

有些疾病采用手治療是可以理解的,畢竟西醫的治療手段有時候是有限的。但是如果不對患者的病進行仔細辨別,就盲目地將患者送上手臺,這是非常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