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醫理論,兒癥多與兒的生理特點和家庭環境有關。中醫認為,兒的“肝常有余、心常有余、常有余”,“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腎常虛”的生理特點可能與癥的發生有關。病機主要表現為失調,肝火生痰,心肝脾、肺、腎的功能失調。此外,現代家庭過分寵孩子,導致孩子志失和,氣機不暢,也可能是癥的因之一。有的家長對孩子期過高,孩子力大而致肝氣郁滯,郁久化火,引肝風,導致癥狀的出現。

一個案例:6 歲男孩因父母外出工作,經常看電子產品,甚至忘記吃飯。兩個月前開始出現眨眼睛、吸鼻子、皺眉的現象。一開始家長以為孩子調皮,未予重視,然而在染支原肺炎后,孩子的作更加頻繁,還出現了咧、聳肩,面部不自覺抖的現象。經視頻問診得知,孩子睡覺翻騰,食差,吃不了多東西,但是有積食的現象,大便干,2-3 天一次,舌質紅苔厚。經過辨證,診斷為肝郁脾虛,治療上采用健脾疏肝,解郁止的方子:當歸、炒白芍、柴胡、茯苓、生白、白芷、辛夷、瓜蔞、鉤藤、蟬蛻、甘草等。并且囑托家長控制孩子接電子產品的時長,每天不超過半小時。

經過兩周的治療,孩子的癥狀明顯減輕。一個月后,孩子的好轉,更加開朗、開心。三個月后,孩子的癥狀全部消失,睡眠、食、大便均恢復正常。隨訪后至今未再復發。

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出,過度使用電子產品或者緒變化是癥的因,而脾虛肝旺是病機。因此,中醫治療兒癥時應從肝脾手,健脾化痰、疏肝理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