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患者是我兒子的小學老師,今年53歲,兩個多月前突然出現了左側肢麻木的況,時輕時重。隨后癥狀逐漸加重,出現了陣發不遂,每天發作十幾次。患者住院治療后況略有好轉,但仍然存在半麻木不遂,無法行走的問題。患者來看診時神志清醒,言語不利,正常,患側肢覺遲鈍無力,舌質淡紅,苔薄白膩,脈沉無力。據以上診斷辯證為氣虛瘀,經絡阻。為了治療這種況,我開出了一副方子,包括黃芪、赤芍、川芎、當歸、地龍、桃仁、紅花等草藥。服藥15劑后,患者的癥狀減輕了,說話也變得清楚,能夠在攙扶下緩慢行走。但仍然覺頭暈,睡眠質量差。因此,在原方子的基礎上,我加了天麻和花繼續治療。兩個月后,患者的癥狀完全消失,可以自理走路、吃飯、睡覺、大小便等,基本上痊愈了。之后,我叮囑患者繼續堅持服藥兩個月以鞏固療效。

那麼為什麼選擇中藥治療而不是西藥呢?在臨床上,缺中風是常見的疑難病,西醫主要采用溶栓鑲嵌、抗凝腦保護等治療方法。然而,大部分患者來醫院時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溶栓時機,而且為了預防缺中風復發,患者必須長期服用抗栓抗凝等藥,容易引起胃出和腦出等副作用。此外,西藥的作用靶點單一,很難實現從管等多個方面的協同治療。相比之下,中藥有長效強、作用靶點多以及服用安全沒有耐藥等治療優勢。只有選擇中西藥合理并用,才能夠達到增效減毒、標本兼治的治療目的,從而有效改善癥狀、短病程并防止缺中風的復發。

讓我們再來看看方子中的草藥。黃芪有補氣固表、毒排膿生等功效。現代研究證實黃芪還能增強機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等作用,是治療中風偏癱的主要藥之一。當歸補調經、活止痛,川芎活行氣、祛風止痛,可擴張管,增加腦管冠脈流量,并有抗栓形作用。地龍能清熱止靜、平肝息風、通經活絡,有鎮靜抗驚厥和降作用。紅花有抑制小板凝聚、增加纖維蛋白溶解酶活、抑制栓形等作用,并能促進側支循環,增加腦缺區的流量,從而減輕腦水腫,對缺缺氧腦病有保護作用。桃仁能明顯增加腦流量,降低管阻力,改善力學狀況,使凝時間與凝酶原時間明顯延長,有一定的抗凝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桃仁對栓有抑制作用。赤芍對腦有保護作用,能明顯減輕腦水腫程度,降低腦梗死范圍,改善神經行為學癥狀。以上草藥的主要配伍在臨床上常用于治療腦中風后癥,療效顯著。

作為醫生,我的目標是讓每一位患者都能夠擺疾病的折磨,而不是考慮如何賺取他們的錢。在這個世界上,有些人因為追逐金錢而失去良心,也有些人因為堅守原則而放棄名利。我祖輩歷代都從事醫學工作,他們只教我如何治病救人,從未教我如何經營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