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經典《圣濟總錄》中提到:“若三焦氣塞,脈道壅閉,則水飲停滯,不得宣行,聚痰飲,為病多端”。這里所說的水、飲、痰都不是獨立的疾病,而是由于疾病導致的病理產。因此,這些異需要被排出外。這三種質不僅不同,而且產生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可以說是由三種不同的疾病導致了這三種不同的質。因此,要全面理解這一概念,需要綜合考慮這三種質。

首先是水,指的是在組織中無法代謝的,由于代謝障礙而導致。例如,下肢、腹部、上肢、其他部位,甚至頭面和眼皮按后會留下明顯的凹陷,說明里面含有水。這些組織的水,只要利尿就可以排出外。

其次是飲,指的是在臟潴留的黏。飲并不是水,也不是痰,而是一種比水濃度大的粘。它是貯存在臟腔中的病理產,可以通過來觀察其特點,通常呈現出比水濃稠的狀態。許多都可能出現潴留,這種況也可以被稱為飲。飲所導致的癥狀多種多樣,無法在短時間清楚地描述清楚。

最后是痰,指的是臟組織分泌出來的稠黏質,是功能降低導致的病理產。例如,肺部分泌的黏經氣管排出后就為痰。臟部,包括胃、肺、腔等地方都可能產生痰。痰與水、飲一樣,都有其排出外的途徑,中醫有各種方法來進行排除。但需要強調的是,要治痰必須先治病,因為痰是疾病導致的產

除了水、飲、痰之外,中醫還提到了膿和鞕。膿是流出的黃綠,通常源自瘡口。而鞕則是指在腸道塊,通常由未被吸收的食殘渣形

來說,水、飲、痰雖然各有不同,但它們之間也存在關聯。它們都是疾病導致的病理產,需要綜合考慮疾病的特點和病理產的特征來進行治療。在任何一個中藥方劑中,治痰都必須是治病的一部分。因為不同疾病導致的病理產也有所不同,治療方法也需要隨之改變。過去常分為五痰六飲的說法,但實際上這只是將不同的痰和飲分門別類,更重要的是要分辨疾病的特點。

最后,舉一些例子來說明:例如,下利通常是由腸子的水腫所致,而一息可能是肺部水腫導致。治療臟的水氣需要使用特定的藥,而排除組織的水則需要另一種治療方法。因此,水、飲、痰并非劃分清晰,而是需要況進行綜合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