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診與舌診是中醫診斷中常用的方法,通過觀察患者的面、舌像等特征,可以了解病和病位。程凱醫生打開患者的舌像照片,首先注意到患者的紅鼻頭,然后再觀察舌像,心中恍然大悟:原來如此!據中醫診的理論,鼻部與脾胃有關,鼻周是手足明經(大腸經和胃經)的循行區域,鼻大泛紅多為脾虛熱或胃熱的表現。此外,觀察舌像時發現舌胖大且有齒痕,說明脾虛有;舌兩側紅甚,表示肝膽熱;舌中苔厚膩且中有裂紋,裂紋還上行至舌中前界之所,說明可能存在化痰、阻中焦、灼胃津,并傷及食道。據這些觀察結果,可以初步確定中醫證型為膽火犯胃傷津(標志疾病)和脾虛生、肝膽熱(本質疾病)。患者可能有飲酒史或幽門螺旋桿菌染史,平時口苦口干,口氣較重,胃中嘈雜,嚴重時可能出現咽不利、心悸失眠、中上焦氣機不暢或逆等癥狀。接下來,讓我們來看一下患者的自我癥狀描述。患者是一名67歲的男,自稱心律不齊已經持續二十年,近半年出現心慌氣短、心前區痛的癥狀,飯后心律不齊加重,氣到嗓子時到不順暢,背部到發板,有缺氧的覺,T7至11脊椎段不適,有時扭到閃腰岔氣。嚴重的心慌時服用“酒石酸爾片”可以緩解癥狀,同時也曾經嘗試過中藥,但方劑不詳。心電圖顯示為竇過速。此外,患者還有口干口苦、雙側耳鳴、眼干眼花的癥狀。據分析,該病的診斷可能是心下。病因是中焦痰阻、膽胃不和,導致食道返流刺激食道粘,激發迷走神經,進而引起臟神經叢的心叢功能紊(屬于植神經功能紊),導致心悸頻發、呼吸不暢,相應的脊髓節段(T7-11,主管心胃肝膽)的軀神經也出現異常。這個醫案中鼻部診與舌診的分析非常典型,正好可以作為程氏針灸線上課程——《中醫學基礎》第二季中診、舌診的參考案例學習。為什麼要辨標本呢?因為任何疾病表現出明顯的癥狀都不是突然出現的,都有與之相關的臟腑功能長期異常的源。治療時應急則治其標,但在標癥緩解后,還應針對病本進行善后理,以防止反復發作。的治療方法是:1、右門(針人部,胃下口),輔以尺澤、俠溪以利膽抑酸;2、帶脈扎跳+五樞天之地使針至腰,松解腹橫外斜,以調和脾腎,疏理氣機;3、淺刺關天部,以降低心率,可以配合皮針;4、左天宗至肩胛緣,右下天宗扎跳,診至、筋位,進行針刺,可以配合7-11兩側閃罐,刺激相關脊神經,平衡臟腑紊;5、右側膽囊、大敦中沖刺;6、通過耳電脈沖多組方調節自主神經:包括神門、胰膽、食道、心臟點、肝、胃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