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經常會因各種原因生病,需要去醫院看病。掌握一些就診小技巧,不僅能節約時間,還能提高治愈效果,尤其是在看中醫的時候。《生命時報》總結了一些看病技巧,結合了多位專家的觀點。

早上是最佳看中醫的時間。中醫的“聞問切”四診是源遠流長的,其中切脈是其中的一項重要技。中醫認為,通過切脈可以了解臟腑、氣盛衰等況。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科副主任醫師江海濤表示,早上空腹時診脈得到的信息比較準確。《黃帝經》中記載:“診法常以平旦,氣未氣未散,飲食未進,經脈未盛,絡脈調勻,氣,故乃可診有過之脈。”也就是說,在太升起時,氣剛剛進,人各方面于相對穩定的狀態,這個時段的脈象是最真實的反映。相反,吃過飯后,胃腸道開始運涌向這些部位,會使脈象發生變化,不能反映最客觀的結果。此外,如果在做過某些活后再來號脈,涌向四肢,也會影響診脈結果。因此,最好在沒有大活下進行號脈,早晨睡醒后來看中醫,脈象是最真實的。上午8到10點是比較合適的看診時間,患者來到診室后,最好先休息平靜一下再讓醫生把脈。在把脈前,切勿過于激或沮喪,心要平和自然,這樣才能得到準確的脈象。

如果無法早上去看中醫,也沒有關系,選擇合適的時間看診即可。目前許多中醫院都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診斷病,且中醫經驗富,不必擔心無法在上午號脈而誤診疾病。然而,在其他時間去看中醫時,需要注意一些細節。首先,就診前一定不能化妝,因為面、舌象、眼睛及指甲能間接反映患者的病變化,化妝會直接影響診斷。其次,要保護舌苔,因為舌苔變化直接反映了人生理、病理狀況,就診前不要刮舌面,同時忌吃有的食品飲料,以免舌苔變。最后,就診時要保持心態平靜,號脈需要安靜的環境,包括外環境和醫患雙方的心神。如果經歷了奔波或劇烈運后才見到醫生,最好先在診室外平復心,然后再進診室。

哪些疾病適合看中醫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中西醫結合科主任醫師盧芙蓉表示,中醫提倡未病先防的理念,在出現不舒服但沒有明顯疾病之前,建議盡早去看中醫,通過聞問切找到失衡的地方,將調整到平和的狀態。此外,中醫也適合治療一些虛損的狀態,比如老年人大病后、產婦生產后、小孩子先天弱等。中醫和西醫各有所長,如果盲目地只相信一種療法,可能會耽誤病。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科副主任醫師江海濤和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教授李曉君總結了幾種更適合看中醫的常見疾病。

過敏疾病,如疹、蕁麻疹、過敏鼻炎、過敏等,一般屬于免疫功能紊。中醫通過輔助正氣、排出邪氣的方法來治療過敏癥狀,效果很好。婦科疾病常常與激素分泌紊有關,中醫通過整調節婦科,疏肝補腎、養等方法治療,效果也很好。脾胃病,如慢胃炎、腹脹便溏等,一般病程較長,機理比較復雜。中藥個化治療更容易近病,中醫通過調節脾胃升降,配合疏肝,能很好地治療消化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中醫治療冒、發燒等急病有絕對優勢,可以短病程,同時可以避免使用抗生素。另外,咳嗽、扁桃炎、支氣管炎等疾病也適合中醫治療,可以避免使用抗生素。對于復雜慢病,如慢腎炎、風病、中風后癥、腫瘤等,中醫通過辨證選方、湯藥或針灸治療,效果不錯,對肝腎功能的損害也較小。最后,對于非疾病,中醫也能提供幫助,如疲勞乏力、力不足、頭暈目眩、口臭、便、心煩躁等癥狀,中醫能據癥狀選藥,提早治療,防止病加重。

總之,掌握一些就診小技巧,尤其是在看中醫的時候,能夠提高診斷和治愈效率。早上是最佳的看中醫時間,注意一些細節如不化妝、保護舌苔、保持心態平靜等。中醫適合治療一些特定的疾病,如過敏疾病、婦科疾病、脾胃病、呼吸系統疾病、復雜慢病和非疾病。中醫和西醫結合,據病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