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歷代文獻中并沒有明確記載潰瘍結腸炎這個病名。然而,據患者的臨床特征,如便前腹痛、粘便、里急后重等癥狀,可以與中醫中的“泄瀉”、“痢疾”、“腸風”、“腸噼”等病癥相類比。《景岳全書·卷二十四·泄瀉》中指出:“泄瀉的本原因,幾乎都與脾胃有關。”《四圣心源·卷二·六氣解》中也提到:“緒抑會損傷脾土,風會引發腹痛和腹瀉。”巢元方則認為:“所有的痢疾都是由于營衛不足、腸胃虛弱以及寒熱之氣侵襲腸道所致。”這些文獻都明確指出潰瘍結腸炎的發病原因主要是脾胃功能失調。
我曾經遇到過一位50歲的病人,他近兩年來無明顯因地出現大便次數增多,質地稀薄,呈現赤白膿雜,同時伴有腹部針刺樣疼痛。患者還抱怨食不振、進食后脘腹脹滿的癥狀。舌頭呈淡紅,舌苔薄且部稍微有一些膩,脈搏細弱。患者曾經有過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的病史,但目前已經痊愈。據以上癥狀,我診斷該病人患有潰瘍結腸炎,屬于脾氣虛弱、下焦熱型。
針對這個診斷,我的治療方案是通過補氣健脾、涼止痢、解毒排膿的方法進行治療。的方劑如下圖所示。
在第二次就診中,病人的大便次數減至1-2次每天,質地稍微形,不再有黏凍膿的表現,腹部針刺樣疼痛局限在左側臍部。同時,病人的食逐漸增加,夜間的夢境也減。舌頭依然呈淡紅,舌苔薄,脈搏細弱。為了進一步改善病,我對方劑進行了調整,去掉黨參和大腹皮,加烏藥、生黃和延胡索。
第三次就診時,病人的大便次數降至每天1次,黏凍膿消失,大便已經形,但仍有臍部痛的癥狀。同時,病人還出現胃脘部的疼痛、腹脹、食差,夜間睡眠也不再頻繁做夢。舌頭呈淡紅,舌苔薄,脈搏細弱。為了進一步改善病,我對方劑進行了再次調整,去掉生黃和廣木香,加川芎、丹參和檀香(后)。
第四次就診時,病人的大便次數穩定在每天1次,質地稍微溏薄,沒有腹痛和腹脹的覺,胃痛也得到了緩解,食也有所改善,夜間睡眠也逐漸安穩。病人還出現了乏力和雙下肢酸的癥狀。舌頭呈淡紅,舌苔薄,脈搏細弱。為了進一步鞏固療效,我對方劑進行了最后一次調整,去掉砂仁和茯苓,加當歸、升麻、青皮、陳皮、懷牛膝、川芎和千年健。
經過14劑的治療,并進行了半年的隨訪,病人的大便已經形,沒有黏凍膿的表現,腹痛也消失了。據分析,該病人之前有胃病,脾胃功能虛弱,消化吸收能力減退,所以出現了食不振、進食后腹脹、消化清濁不分、大便溏薄的癥狀。久而久之,腸道的運化功能失調,導致黏損,腐敗質轉化為膿,從而出現痢疾樣的赤白膿便,質地稀薄。同時,熱黏滯,腸道氣機不暢,也會引發腹痛的癥狀。慢瀉痢病癥治療久而不愈,辨證可以看出脾氣虛弱和熱滯留并存,即虛實錯、寒熱錯雜。因此,在治療上既需要補益脾氣、增強氣,又需要通暢氣機、化解熱。然而,需要強調的是,此方劑需要在有經驗的中醫大夫的指導下使用。如果你對潰瘍結腸炎有任何問題,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將一一為你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