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無疾又到一年高考季。從無疾自驗出發,參照從本科到碩士、博士期間的經歷,以及十幾年的高校教學經驗,和有意愿報考中醫專業的同學,聊聊會。

無疾學中醫,是有一點點基因的。爺爺行醫幾十年,時常會用到針灸。回想兒時的經歷,對針的興趣,應該是從七八歲開始萌芽。接日久,難免生。以至于高考結束后,一二三批志愿,清一報的都是中醫。當時,心里唯一能和中醫小聲對話的專業,是中文。自文字,讀,也寫。不過,說到的濃烈程度,和中醫還不在一個量級。所幸,文字也可以用來,記錄中醫。更幸運的是,走到今天,回過往,發現自己很適合學中醫這門專業。

舉兩件小事。當初讀大三,騎車子經過一家醫院門口時,見到有個孩正蹲在路邊,神相當痛苦。邊有個同學在攙扶,但顯然已經寸步難行。激烈的思想斗爭:要不要去幫忙呀?應該去幫。看著太難了。不用了吧。邊有人呀,而且離醫院這麼近。那也應該。這幾步路,本走不過去呀。不用了吧。你過去,能幫啥呀?車子緩緩了過去,終于沒有下車。但這件事,讓自己心里愧疚了好久。時至今日,這份愧疚仍然沒有完全消散。以至于后面的日子里,遇到類似況,都是不再猶豫,直接沖上去。

某個周六上午,剛剛做完義工,在公車站遇到夫妻倆。丈夫捂著口,臉很難看,妻子在旁焦慮不安。走過去問,得知心臟病發作,悶心痛,剛剛撥打了120。告知份,察脈看舌,左寸關部弦細。隨帶針,刺左關,須臾癥稍緩。不久120來了,急往就醫。18年外出開會,高鐵上,廣播找醫生。說有人暈倒,原因不明,不省人事。急忙起前往。不過,等穿過十幾節車廂走過去,前面有三四位醫生已經到了,初步判斷低糖,問題不大。

舉幾個例子,只想說明一件事。要做醫生,首先離不開這樣一顆希扶助的心。當一個真實的患者來到你的面前,你心里會自然升起一種不忍,希盡一切力量幫助擺痛苦。假如該幫的沒有幫,你心里會有愧疚。知識可以學,能力可以練,但這顆心如果沒有,最好就不要走進中醫的大門了。對自己,對患者,都不太好。

不久前,一次大學同學聚會時,有同學一直在抱怨自己的專業。說到給考生報志愿的建議,大意思是,自己如今悔得腸子都青了,說什麼,你也不能再跳中醫這個火坑!當時差點站出來和理論。不過想想,價值觀問題,隨意吧。只不過,中醫這個專業,可能真的不太適合

一直強調心,是因為醫學這個專業,學習的過程確實比較辛苦,有大量知識需要記誦。工作后的前幾年,同樣相當不易,領著很低的薪水,做著繁重的工作;更要的,事關生命,責任重大,馬虎不得。如果背后沒有一顆慈悲心做支撐,過程恐怕會相當痛苦,甚至很難熬到最后。

除了辛苦,還有寂寞。無疾自己,第一次出門診,面對三三兩兩的患者,心里也會有不安;此后每當門診面臨大的調整,也常會有條冷板凳要坐一坐。寂寞,往往是行醫之初,難逃的宿命。

如果看到這里,仍然對中醫專業有好,甚至覺得這就是自己想要的,那麼非常歡迎你,報考中醫專業。說了這麼多條件和辛苦,再講講做醫生的幸福。

無疾自己的切是,學醫,尤其學中醫,做中醫,是一件極幸福的事。試想每天的工作,就是幫助一個個痛苦中的患者,減痛苦,重拾健康,甚至拯救生命,遁出回;每天看見的,就是一張張臉,從愁容變;聽見的,就是一聲聲真誠的謝和關心。更重要的是,這樣的經歷,幾乎每天都在進行。請問世上,還有哪份工作,能給人帶來如此平常且持久的幸福呢?

教育也會給人帶來極大的幸福,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要見到效,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針,是有可能立竿見影的。企業家開創一個時代,政治家締造一個時代,雄哉壯矣,古今有幾?但哪個時代沒幾位蒼生大醫?

有學生剛剛開始出診,第一次接診了一位落枕10天的患者。針刺后,患者告知疼痛明顯減輕。那一刻雖然未親見,但從學生臉上綻放的笑容看,料想當時一定驗到了莫大的幸福。相信這種幸福,會陪伴后面幾十年的人生。

除了每天的一點點小幸福,從一生職業發展的角度來看,中醫其實也是很不錯的選擇。學醫,不會像金融、IT行業,走出校門就可以領到高薪。但中醫的職業生命長的很,而且隨著經驗的富,學識的增長,能力會提升,底蘊會深厚,人的價值也會越發凸顯。這是一條典型的先苦后甜的路。

再然后,中醫生的獨立很強。西醫生要獨立,其實是有一點困難的,因為到醫院和設備的約束會比較大。中醫要好得多,一雙手,一針,診室就可以隨。對自由比較看重的同學,比如無疾,中醫就實在太完了。沒有組織的意愿要遵守,沒有領導的命令要服從,爽吧?

總結一下,學中醫,最重要的條件,是那顆慈悲心;其次,要扛得住辛苦,得了寂寞。最后,做中醫,很幸福的。本文選自無疾學社公號,里面有500多篇原創文章,每周還會有更新推文,都很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