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得到過一張治療幽門螺旋桿菌的中醫專方,這是我還是學生時,跟著老師拜訪故友時得到的。老師的這位故友,醫學世家,醫代代相傳,家族在梅州當地很有威,他的祖父對脾胃養調深有研究,針對幽門螺旋桿菌的治療頗有心得!家里的方子被后人追著學習,其中這個專方,更是引得外國學士花重金求取,但是這個老師傅直接閉門不見。但是卻對我們知無不言,以老師傅的話就是,方子就是治病救人的,不是商品不能用來定價!今天我在這里也是作為分,給大家講解下這個方子治療幽門螺桿菌的妙

幽門螺旋桿菌(HP)染的癥狀是由消化系統紊引起的,即消化系統的平衡被破壞,為其生存提供了合適的環境,使其更容易繁。因此,雖然西醫的四重絕育療法可以治療,但很容易復發。中醫認為,這種病菌是由脾虛盛所致,蘊。久而久之,就變毒,從毒而生。要除這種菌邪,必須從健脾手,斬草除,防止其死灰復燃。

的方劑如下:生黃芪25g,蒼15g,枳殼15g,陳皮10g,防風10g,杭白芍20g,川連3g,公英20g,生苡仁30g,竹茹10g,煨姜5g,綠梅花20g。

這個方劑的理論基礎是,幽門螺旋桿菌是胃病的源。除它,按照中醫理論,應以健脾胃、調肝膽為主,做到健脾、和胃。從而從本上消除源。

方劑中的黃芪是主要藥,用以補氣升,以,補土生金,以養化源。因其補氣之功非他藥所能替代,且宜生用。方中與防風相伍,取“玉屏風散”之意,能有效提高抗病能力,增強防屏障的作用,同時用之于此,更有托里解毒之含義。

和枳殼是相伍搭配的藥,謂之“枳丸”,用以除滿消。而蒼配陳皮、防風、白芍又為“痛瀉要方”,以瀉肝健脾、息風解痙。

方中的川連、公英、生苡仁相依為用,對清利有特異之功,非他藥不可相比,而對清除幽門螺旋桿菌更有明顯的作用。

為達到健脾和胃的目的,方劑中重取煨姜,因其為溫而不燥,對脾胃虛寒、肝膽郁熱者用之最宜。

方劑中的竹茹除其有清瀉肝膽、降逆和胃之功,還有深層的含義,認為今以中醫藥治療疾病,藥途徑單一,如用藥過重,很難收納,更有傷于胃。所以竹茹既能調和諸藥,功過甘草,又可起到治療作用,可謂有益無弊,一舉兩得。

綠梅花和陳皮則起到芳香化濁、醒脾和胃的作用,并配陳皮以理氣健脾,健脾當須理氣。藥的全方實際上是多方面的、有機的組合,有相輔相的作用,現了溫燥適度、苦寒適宜、不影響寒、不影響藥的特點。溫補以清熱,從而健脾,排除氣和熱量,消除幽門螺旋桿菌,并防止其死灰復燃。

這個中醫方劑不僅能治療幽門螺旋桿菌染,也符合中醫的理論系,通過調整脾胃功能,消除病因,達到本治療的效果。相信它的研究和應用會給更多的患者帶來希和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