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疹、疹和蕁麻疹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皮問題,當這些疾病發作時,瘙讓人難以忍。雖然外用膏劑可以緩解瘙,但很難徹底治。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中醫對于這些皮疾患的認識以及如何解決這類問題。

中醫認為皮問題與風邪切相關,尤其是對于瘙部位不固定、乍有乍無的皮疾患,與風的關系最為。風邪有主,善于行,并且經常變化。因此,當風邪侵犯皮時,首先會表現為瘙,瘙的部位不固定,既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全的。除了風邪之外,接下來是邪。有污穢、黏膩的特點,所以很多皮問題如疹、瘡瘍和皰疹都會有滲出,符合邪的致病特點。此外,還有熱邪,熱有火,會導致皮紅腫、熱痛的癥狀,所以皮出現紅暈和疹子也是熱邪的特征之一。風、、熱三種邪氣織在一起,侵犯人脈,滯留在中,形各種皮疾患。

既然風、、熱是造這些疾病的病因,那麼疏風清熱除為了治療的要點。除此之外,還需要養,因為中醫有一句話說“治風先治行風自滅”。其中有一方名為“消風散”,它有疏風養、清熱除的功效,適用于風疹、疹和皮疹出現紅暈、遍云片斑點、瘙以及抓破后滲出等癥狀。

消風散的藥方包括荊芥、防風、牛蒡子、蟬蛻、苦參、蒼、石膏、知母、當歸、生地、胡麻、甘草、木通等藥材。荊芥和防風可以疏散風邪,解表止;牛蒡子可以疏散風熱,疹;蟬蛻可以疏散風熱,疹止風。這四味藥的共同特點是能夠疏散風邪,開通孔,共同起到祛風止的作用。

苦參、蒼和木通則可以燥,針對邪。苦參有清熱燥、祛風殺蟲的作用,對于由熱引起的各種皮問題非常有效。蒼可以燥健脾,祛風止。木通可以利尿清熱,幫助熱邪氣排出外。

石膏和知母則是瀉火清熱的藥材,石膏可以清熱瀉火,生津止,適用于治療肺、胃火熱的問題。知母可以清熱滋,瀉火。這兩種藥相輔相,可以清熱瀉火、生津止,針對明火熱的況。

當歸、生地、胡麻和甘草則有滋潤燥、養的作用。中醫講治療風病時必須先治,因為行風自滅。當歸可以活,是治療風疹、疹等急病的重要藥。一般來說,祛風燥的藥容易傷害,因此需要配合一些有養生津、潤燥作用的藥,生地和胡麻都可以潤燥養,同時也可以針對熱邪傷津等癥狀。以上十三味中藥的配伍,可以共同發揮祛風、清熱、除、養的功效,對于急疾病如風疹、疹和蕁麻疹等瘙問題,有很好的療效。

在服用這方藥期間,應避免食用海鮮和魚腥味的食,以及辛辣和風的食,同時也可以將藥煎煮外洗患,但避免使用熱水洗患,這樣可以更快地取得療效。陳實功在《外科正宗》中說:“必得兼戒口味,辛辣,忌洗熱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