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醫劉家福!膽囊疾病,包括膽結石、膽囊炎和膽囊息,在臨床上比較常見。患者通常會出現腹部脹痛、食不佳、嘔吐、反酸水、便或腹瀉等癥狀,同時里也會到黏膩發苦,平時容易煩躁。如果觀察舌頭的狀態,會發現舌質紅、苔黃膩。

在中醫角度看,肝膽是相互關聯的,膽囊疾病往往由于肝郁氣滯,導致久郁化熱。雖然疾病表現在膽囊,但是源在于肝臟。肝郁氣滯會導致氣運行不暢,常常出現肋苦滿、心下痛等癥狀。肝郁也容易引發口干口苦、大便結等問題。肝郁時間久了,會影響脾胃功能,導致脾虛生氣久而化熱,氣聚集形,最終導致凝結和痰相互糾纏,形膽囊息和結石。很多患者使用西藥消炎藥并沒有明顯效果,手切除息或結石后,不久又會復發。這是因為沒有從肝臟手治療疾病的源。中醫注重辨證論治,從癥狀看里病因,重視調理臟腑功能,雖然效果不如西醫那麼快速,但能治標又治本。

張仲景留下了一張專治膽結石、膽囊炎和膽囊息的特效方。這個方劑從三個方面治療,包括疏利肝膽、調和脾胃和清利熱。首先是柴胡和黃芩,這兩味藥主要調理肝膽系統。柴胡能升肝氣,黃芩能降膽火。柴胡散發表邪,黃芩清理熱,兩者合用可以調和肝膽系統,讓肝郁得以舒展,膽熱得以平息,共同起到疏肝利膽的作用。半夏、生姜和大棗主要調理脾胃系統。生姜和大棗可以調和脾胃,恢復脾胃氣機的升降功能。只要氣機正常,郁熱痰就不會積聚,膽囊息和結石也不會繼續增大。半夏可以降低胃腸道的氣機,還可以散膽胃的脹滯,化解膽胃的痰,清理膽胃的濁,有助于生姜和大棗調暢脾胃,防止痰再次產生。枳實、大黃和白芍主要調理排泄系統。枳實和大黃可以通暢大腸,促進大便排出,而白芍可以通暢膀胱,促進小便排出。這三味藥可以通過排便排尿,消除熱。

整個方劑綜合運用了疏肝利膽、健脾和清熱利的方法,既能攻破病因,又能加強臟腑功能。常用于治療膽囊疾病,據患者癥狀的輕重,在原方基礎上進行辨證加減,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對于膽囊息,可以加紅花、桃仁、郁金等活化瘀的中藥;對于膽結石,可以加車前子、金錢草、海金沙等利尿通淋的中藥。

好了,今天的分就到這里。如果有任何問題,請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