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醫劉博純。我們都知道,黃芪被譽為“補氣之王”,它的補氣作用非常強大。對于氣虛患者來說,常會出現乏力、氣懶言、神不足、聲音低沉、稍微活就多汗、水腫等問題。因此,很多人會選擇使用黃芪來補氣固表。然而,有些人在使用一段時間后發現,氣虛的況并沒有得到改善。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況呢?實際上,這是因為我們沒有補足位。接下來,我將詳細介紹如何正確補氣。

首先,黃芪主要補充的是表面的氣,常用于治療表虛自汗、氣虛引發的癰瘡不愈合、氣虛水腫等問題。但是,如果我們想要深地補充臟腑的氣,比如脾肺氣虛導致的咳嗽、咳痰、乏力、氣短、食不振等問題,這時候可以選擇黨參來補益。黨參能夠脾、肺經,我們的脾胃適合“養”,而不適合使用過于強烈的藥來補益。黨參的藥較為平和,能夠健脾而不使人上火,而且還能回甘生津。此外,在五行中,脾屬土,肺屬金,“培土生金”。當脾氣得到補足時,肺氣也能夠得到補充,從而改善氣虛的狀況。

在補氣的同時,我們還不能忽視補的重要。因為在中醫理論中,“氣為之帥,為氣之母”,氣和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因此,在補氣的同時,我們也可以使用一些補的中藥。如果是表層的虛,可以選擇當歸來進行補。當歸溫,味辛、甘,能夠活,主要用于心、脾、肝,上、中焦的虛,可以調理虛導致的萎黃、頭暈目眩、腹痛等癥狀。對于深層的虛,說明是不足,這時候適合使用地黃來進行補,主要用于補充下焦的虛,常用于、腰膝酸、月經不調、崩等癥狀。

最后,我想提醒大家,由于每個人的質和病癥都不同,在使用中藥進行治療時,一定要在中醫的辨證后配伍使用補益藥,以免藥不對癥,對損傷。好了,今天的話題就分到這里。如果你有任何相關疑問或難題,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會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