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大學的時候,我非常喜歡參加各種講座,因為我相信可以從中學到很多知識。在一次講座上,我結識了一位中醫前輩。正是他的一句話讓我徹底理解了治療胃炎的本原因。在講到胃炎時,這位前輩說:胃炎其實是因為胃里的水分過多,而不是胃本出了問題。起初,我對這個說法到困,不太明白其中的道理。然而,當我將這個理論運用到臨床實踐中時,卻從未失敗過。

我曾經遇到一位年輕患者,他由于工作原因經常點外賣,并且辦公室環境導致他長時間久坐。長期食用這種重油重鹽的食,最初出現飯后胃部脹痛、拉肚子的癥狀,并逐漸變得頻繁,還伴有反酸燒心和嘔吐的況。他去醫院檢查后確診為胃炎。除了胃部不適的癥狀,他還抱怨睡眠質量不佳。脾胃在人中有新陳代謝的功能,它負責將營養質、微量質和津分配到各個,并排出。當一個人的脾胃功能虛弱時,的廢無法及時消化和排出,久而久之,就會產生難聞的氣味,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會出現胃脹氣、反酸和口臭的原因。

通過觀察患者的脈搏和舌苔,我發現他的脈搏潤,舌苔白而厚膩。他整個人看起來疲倦乏力。據患者的況,我開出了以下方劑:蒼、白、厚樸、陳皮、甘草、半夏、枳殼、金、菖、神曲、茯苓、竹茹。患者回家后服用了7劑藥后,嘔吐的癥狀有所緩解,復診時他表示反酸和燒心的況也有所改善。現在他每天晚上都能睡個好覺。患者在一個月的治療后癥狀完全消失。我建議患者在飲食上要注意忌口,吃重口味的食,飯后可以散步,平時多做運,不要總是躺著。

從患者的舌脈可以看出,這是典型的滯脾胃癥狀。滯脾胃會擾神明,同時也會影響到清之氣的升發,導致失眠。這個方劑以平胃散為基礎,以蒼、厚樸、陳皮和甘草為主要藥材,有祛、健脾、活化氣和調理胃腸的作用。

簡單來說,這個方劑的作用就是用來平衡胃過多的水分。白輔助蒼,起到健脾的作用,半夏和枳殼則燥理氣,茯苓健脾利,神曲和金促進消化和健胃消食,而竹茹則有降逆和止嘔的作用。雖然這個方劑中沒有專門的安眠藥,但卻能達到同樣的效果。主要是通過健脾培土的思路,將胃中多余的水分用土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