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兒科門診工作了20多年,我一直堅持一個原則:能用食療就不用藥,能外治就不吃藥。經過接診千上萬的孩子,無論家長是否富有,我一直秉持著簡單即是最好的原則。實際上,孩子的厭食、脾胃問題可以通過中醫的簡單外治方法來解決,然而仍然有很多孩子在這個小小的年紀就吃了比食還多的藥

去年的這個時候,我曾經接診過一個長期厭食困擾的孩子。這個五歲多的孩子已經一年多吃得很,近一年來食量越來越,喜歡吃和甜食,容易口但不喝水,看起來面黃瘦。孩子的媽媽形容說,孩子像是一個“非洲小難民”,經常煩躁易哭,偶爾下午會有低燒,肚子脹,大便2到3天一次,前干后稀,舌苔白膩。

七星茶、保和丸、醒兒養脾顆粒、健兒消食口服、健胃消食片等藥都嘗試過,但厭食問題仍然反復出現,孩子經常不愿意吃東西。孩子的家長在網上看到我的科普文章后,找到我咨詢解決方法。

據孩子的主訴:厭食、挑食、便、脾氣大、肚子容易脹、不長不長個,我診斷出這是典型的脾胃虛弱問題。治療方案分為調和外用兩個方面。

調方面,我據孩子的況為其定制了一周的營養食療方案,由國家一級營養師提供專業指導。

外用方面,我采用了中醫的外治方法。首先,我取了丁香、吳茱萸、桂、細辛、木香、白和五味子等草藥,將其研磨末,然后用生姜調糊狀,在中脘上,并用醫用膠布固定,每次敷4-6個小時,每天一次(敷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孩子的皮況,如果發紅或發,應及時取下)。其次,我用手掌心輕輕按中脘,每次30-60下,每天一次。

7天后,孩子的家長反饋說孩子回家后放屁比較多,并且臭味較大,接下來的2到3天孩子排出了大量臭味的粑粑。經過堅持治療了3個月,孩子的胃口逐漸好轉,比以前吃得多得多了,大便基本上每天都正常排便,高增長了4公分,重增加了3斤多。

中脘位于脾胃中焦積食的位置,主治消化系統疾病,對于厭食、積食和消化不良都有明顯的治療作用,被稱為“開胃”和“消積”。因此,我建議家長給孩子敷和按這個位,并配合營養師的定制膳食,共同達到消積食、助消化、健脾和胃的效果。通過這個整個調理過程,孩子免吃藥之苦,經絡和位治療更容易被接和堅持,輕松解決了孩子的厭食、脾虛和吸收差的問題。

我一直相信,中醫經過千年傳承,有非常多簡單而有效的方法,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這些方法的妙用。作為中醫兒科大夫,我的任務就是將這些方法運用到臨床實踐中,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分給更多的家長,讓他們了解并解決孩子的小小病。這也是我為中醫藥復興貢獻一份微薄力量的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提到的方子和方法建議在醫生指導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