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國家衛健委黨組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余艷紅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山東、湖南兩地正在開展中醫優勢病種“按療效價值付費”改革,這一改革正不斷彰顯中醫醫院的特和優勢。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的統計發現,除了山東和湖南之外,上海、江蘇南通、浙江金華、河南開封等地也在嘗試探索中醫優勢病種“按療效價值付費”的改革。2023年8月1日起,湖南省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省醫保局、省衛健委制定的《關于在區域DRG付費中開展中醫優勢病種按療效價值付費的通知(試行)》將實施,其中包括混合痔、鎖骨骨折等22個中醫優勢病種,這是第一批按療效價值付費的病種。2022年8月,上海試點中醫按療效價值付費,確定了“癰”等22個中醫優勢病種,并選擇了上海的22家中醫醫院和中西醫結合醫院作為首批試點單位。而在2021年,山東省醫療保障局發布了《山東省醫療保障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其中提到推廣中醫優勢病種按病種收付費的做法,合理確定收付費標準,充分現中醫藥服務的價值。

那麼什麼是中醫優勢病種按療效價值付費呢?據開封市人民政府網的介紹,中醫優勢病種按療效價值付費,是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和院標準,采取病相應的中醫辨證施治和辨證施護,然后按照西醫藥的療效指標進行綜合評價,達到同等療效標準后,再據相應的西醫診斷DRG(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DIP(按病種分值付費)模式進行醫保結算。“中醫優勢病種的單病種收費實施后,可以以臨床療效為目標,實現中西醫同質同價,能夠激勵臨床充分發揮中醫的優勢,有效提高臨床醫療資源的利用率和服務質量,同時降低醫療本,對醫院和患者來說都是雙贏的。”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骨傷科主任莫文在接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采訪時如是說道。

暨南大學基礎醫學與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夏蘇建在他的文章《建立基于價值醫療的中醫優勢病種分值付費》中提出,如何科學地篩選出中醫優勢或特病種,是中醫優勢病種按病種分值付費改革的首要問題。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的搜索發現,目前各地開展的中醫優勢病種項目類別各有不同,但治療主要涉及中醫腸科和骨科技。來自山東、北京、浙江的多位三甲中醫醫院的醫生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這是因為這些疾病的中醫治療手段非常。例如,在一些骨科疾病的治療中,中醫的復位技能夠取得很好的效果。“在實踐中,可以首先采取專家論證法,綜合考慮中醫優勢專科的建設,彰顯中醫藥在疾病治療中的優勢,努力打造骨傷科、腸科、兒科、皮科、婦科、針灸、推拿以及心腦管病、腎病、周圍管病等專科專病。”夏蘇建指出。